銷金坪鄉、龍潭河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龍潭河鎮
龍潭河鎮位于慈利縣東南邊陲,東連零溪,南鄰桃源,西通高橋,北接金坪,是一個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丘陵山區。全鎮轄14個村、2個居委會,157個村民小組,3543戶,12755人,土家族占6340人。總面積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60畝,林地11.29萬畝。
龍潭河鎮在清末民初屬龍潭河鄉,因沅水支流東溪溪中段有一深潭,潭壁之上有一條長300米、腰圍圓桌粗細的巖龍直插潭底而取名龍潭,又稱東溪為龍潭河。1957年冬成立龍潭河人民公社,1982年恢復龍潭河鄉,1984年9月改建制為鎮。1995年4月撤區并鄉,由二坊坪、景龍橋、金坪、龍潭河三鄉一鎮建鎮,1998年10月重新恢復撤區并鄉前的建制。
龍潭河鎮歷史文化悠久,尤以板板燈、趕白虎、過火槽、上刀梯、還儺愿、吹木葉、打腰鼓、過趕年等土家文化及風俗享譽省內外,2001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鎮有3萬冊圖書室,有建筑面積1377平方米的影劇院,有懸棺葬、云朝山古廟、響水洞、墨斗溪、桃花溪,有青山騰綠浪、碧水泛鱗波、茶花香十里、魚兒戲水歌的“百島龍潭”等待開發。
龍潭河鎮素有“糧倉油海”、“魚米之鄉”之美稱,主要盛產水稻、玉米、棉花、油菜、茶油、黃豆、板栗、柑桔、木材等,加工田木耳獲得張家界市旅游產品銀質獎。。礦產資源主要有硫鐵礦、重晶石、方解石、石灰石、鎂礦、大理石等,尤以方解石、大理石、鎂礦儲量大,質量好,聞名遐爾。全鎮有鄉鎮企業76家,工商個體戶191家,固定資產978萬元,年產值1618萬元,年利潤394.7萬元,上交國家稅金57萬元。龍潭河石米廠年生產石米1.6萬噸,生產優質雙飛粉5萬噸,年銷售收入610萬元,產品遠銷上海、日本等地,是省科技示范企業、全市最大的礦粉、石米生產企業。境內有黃石水庫延伸進來的水域面積3.2萬畝,1997年7月該鎮組建水產開發公司,利用水面優勢帶動庫區村民發展網箱、攔網、攔壩養魚,發展網箱560口,攔網、攔壩32處,利用水面9300畝。98年10月組建了新雁淡水魚加工廠,加工野生刁子魚、板魚兩大系列,產品暢銷省內外,2001年-2003年獲得張家界市優勢旅游產品獎。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3250萬元,財政收入11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