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泊渡鎮位于慈利縣城西部17公里處,西距張家界中心90公里,地處湘鄂黔水陸交通要塞。巖泊渡鎮始建于解放初期,1956年改巖泊渡鎮人民公社。自1984年改鄉鎮以來,歷經兩次行政區劃變更即成現今巖泊渡鎮,全鎮現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8萬人,其中黨的基層組織、(支部)37個、黨員846人,總版圖面積93.7平方公里,人口地域居全縣第三。該鎮境內溝壑縱橫,是一個典型的丘陵鎮。境內交通便利,焦柳鐵路、澧水河流、原省道1801線和正在建設的常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主要物產有優質稻米、優質紅薯絲、柑桔等,境內還盛產木村、楠竹、山竹等農林產品,建成了四萬畝杜仲林,是慈利縣杜仲基地之一。境內的優質紅薯粉絲和“魚館一條街”的活魚火鍋以其味香、鮮美聞名于省內外,是全鎮的兩大優勢產業,特別是優質紅薯粉絲加工歷史悠久,年輸出量達5000噸,遠銷湖北、四川、海南、廣東、深圳等10個多省市。全鎮現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共874家,鎮村辦集體企業兩家。境內有農業職業中專一所、中學1所,小學13所,在校學生8000余人;鎮中心衛生院共有醫務人員90余名,床位80余張。鎮內已開通千門程控電話。電影院、歌舞廳、圖書室、網吧等文化娛樂設施齊全。城鎮功能齊全,是全省重點小城鎮之一和第一、二批省級農村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二、小城鎮建設發展情況
2000年,我鎮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對口扶持的重點小城鎮,并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口聯系我鎮。三年來,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建設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直接指導、扶持下,按照重點小城鎮建設和“芙蓉杯”競賽活動確立的內容和要求,堅持“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穩步推進,科學管理”的小城鎮建設工作方針,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使我鎮小城鎮建設得到了前未所有的發展,城鎮化水平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