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市鄉位于縣北端,東濱舂陵水,北界常寧縣。鄉治橋頭圩,距城44公里。該鄉地處泗洲山南緣,面積寬,竹木資源豐富,杉、竹、藥材、紅藻、茶葉、茶油為其特產。夾山、灰山云霧茶是封建時代朝貢珍品。
政區劃分橋市鄉轄架珊、游水、珠溪、桐林、楓樹、天堂、大富、輝山、野鹿等9個村民委員會和橋市社區居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位于東經112°13′26″~112°55′46″,北緯25°27′15″~26°13′30″。地處該縣北部,東與雷坪鎮隔河相望,南接和平鎮,西鄰歐陽海鎮、蓮塘鎮,北交衡陽常寧市白沙鎮、衡陽耒陽市仁義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8千米,總面積178.1平方千米。人民政府駐橋市村,距縣城49千米。
地形地貌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山地,地勢西、北二面高而東、南面低,最高處位于西面的四洲山,海拔1428.3米;最低點為南面的野鹿村野鹿灘,海拔38米。
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一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8℃;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達36℃。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數18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其中輝山、楓樹村屬高寒山區氣候,年平均氣溫16℃,有霧天近100天,晝夜溫差大。
自然資源鄉境內礦物資源儲量可觀,有銅、鉛、鋅、錫、鉀長石、瓷泥等,綠紫坳為唐代縣內九銀坑之一,清代有綠紫坳廠署,并設東卡、南卡。新中國成立后,多次在此開辦銅礦。橋市鄉東北有大型水利工程歐陽海大壩,并保存有古建筑趙云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