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來歷 人民政府駐于洋市村,故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東經112°38'~112°44',北緯25°27'~25°34'。地處縣城東北部,東與蘇仙區崗腳鄉接壤,南與樟市鎮相鄰,西南與和平鎮為鄰,西與雷坪鎮相連,北與永興縣油麻鄉、洋塘鄉交界。人民政府駐洋市村,電話區號0735,郵政編碼424413,距縣城27千米。
政區沿革 1949年屬洋市鄉,1956年撤區并鄉建制洋市鄉,1958年改為洋市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2012年3月,東城鄉并入。
政區劃分 2012年3月,轄洋市、仁和、平堂、停歐、石欄、雙江、楊胡、府橋、老屋、南衙、元林、古塘、龍口、東成、會沖、春養、泉塘、廟下、瓦僚、東嶺、花麥、車江、花臺23個村民委員會,和洋布坪、東成圩2個居民委員會。設2個居民小組,313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2年3月轄區總人口4691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93人,城鎮化率15%。總人口中,男性23926人,占51%;女性22988人,占49%。14歲以下9148人,占19.5%;15-64歲32511人,占69.3%;64歲以上5255人,占11.2%。2011年人口出生率 8.68‰,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3.18‰。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5千米,總面積171.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61.7平方千米,占94.2%;水域面積9.9平方千米,占5.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3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勢東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60至380米之間;最高點位于南衙村饅頭嶺,海拔604米;最低點位于西面平堂村下周家,海拔230米。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1981~2010年平均氣溫16℃,1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8℃(2008年1月25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達42℃(1963年7月15日);平均氣溫年較差25℃。生長期年平均224天。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數1780小時,年總輻射95千卡/平方厘米。0℃年以上持續天302天(一般為2月28日至12月1日),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2200毫米(1975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820毫米(1992年)。
水文 境內河道屬舂陵江水系。舂陵江自停歐村南入境,由南而北,經平堂村西流出,進入雷坪鎮,境內河道長4.54千米。
自然災害 主要有旱澇、低溫、霜凍等。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發生的冰凍災害造成1.5億元的經濟損失。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3.76萬畝,人均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9600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761噸,人均308.1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煙、花生、油茶。2011年烤煙種植2.22萬畝,烤煙收購4.5萬擔,完成稅收930萬元。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8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2萬羽。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397元。
工業 以面條生產、木材加工、建材生產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4365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6%;實現工業增加值526萬元,比上年增長16.8%。有工業企業36家,從業人員1981人。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19%。有商業網點118個,從業人員579人;鄉鎮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39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918萬元,比上年增長18.4%。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2個,各類存款余額1.16億元,各類貸款余額3300萬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2處,村級文化中心12處,各類文化專業戶32戶,各類農家圖書室25個、藏書6.5萬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670人,專任教師49人;小學23所,在校學生3100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940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6%,比上年增長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所、門診部25個,有床位110張,固定資產總值4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7名,其中執業醫師9名,執業助理醫師15名,注冊護士28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7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體育 至2011年底有各類體育場所18個,籃球場24個,健身器材40套(臺)。
廣播電視 1996年9月建成洋市鎮有線電視臺,后改成洋市鎮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210戶,入戶率75%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1戶,人數72人,支出13.8萬元,比上年增長10.5%,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12%。醫療救助8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21人次,共支出51.5萬,比上年增長4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60戶,人數1740人,支出162.8萬元,比上年增長30%,月人均78元,比上年增長30%。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社會福利費105萬元,比上年增長21%。敬老院2家,床位10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4人。社區服務設施26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站2個。慈善分會2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4.6萬元,使12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02萬元,比上年增長28%;基金支出合計102萬元,比上年增長28%。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80%。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省道S3135從南到北貫穿全境。村、組、公路硬化136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所2處,郵政業務總量320萬元,報紙、雜志累計發行1.05萬份。有電信、移動、聯通電話網點2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萬門,固定電話用戶6000戶,電話普及率78.2%,移動電話用戶1.14萬戶,互聯網用戶155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80萬元。
鎮區市政建設
供水 2011年建洋市自來水廠,年供水20萬立方米。有村自來水廠8個,用戶3500戶。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2200米。
供電 2009年建供電所。2011年末變電所職工32人,年供電農業1100萬度、工業30萬度。
園林綠化 2010年末鎮駐地有花壇1個、綠化面積1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