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南省 > 懷化市 > 通道縣 > 坪坦鄉

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坪坦鄉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坪坦村古建筑群

坪坦村古建筑群位于通道縣坪坦鄉坪坦村,由坪坦鼓樓、孔廟、飛山廟、高坪鼓樓及坪坦鼓樓的附屬文物南岳宮、戲臺等4處共6棟建筑物構成。2010年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坪坦鼓樓始建于清同治年間(有題梁可鑒),為純木穿斗構架。五層檐,均施小青瓦,其中一層和第五層為雙坡屋面,二至四層為四角四面倒水,四角分別有翼角彎月起翹。鼓樓后方建有一座南岳宮,內供奉神像。鼓樓西南面10處有一座戲臺,始建于清道光年間,為純木構架。孔廟位于坪坦鼓樓南面,始建于民國23年,為純木結構建筑,雙坡屋面,原為供奉孔子之處,后辟為學校,現做為倉庫使用。后因民國中晚期的戰亂和“文革”期間的-,孔廟慘遭破壞,并改為它用。2010年由縣民宗局依照原貌進行修繕

陽爛鼓樓

陽爛鼓樓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陽爛村,此為省內少有的門厥式鼓樓建筑。鼓樓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道光及光緒年間以及20世紀80年代曾進行維修。鼓樓坐北朝南,占地242平方米,純木結構,分門樓、主樓、后樓和連廊4個部分。門樓兩闕重檐式,雙闕主樓均用穿枋和鼓樓檐柱連接,組合成一個整體。屋檐采用如意斗拱出挑,使門樓屋頂均成歇山形。主樓系三重檐歇山頂式,上蓋青瓦,高8.2米。4根金柱至第三層支撐主樓屋頂面;12根檐柱至第二層承接二檐跳枋,出跳翹角。從主樓第二層正立面左側,用連廊連接后樓,構成前呼后應,形成別具風格的建筑體系。陽爛鼓樓屬門厥式鼓樓類。在侗族地區,對鼓樓類型的稱呼有區別,門厥式鼓樓,意即用木棒做的柴門

迥龍橋

介 紹 又稱風雨橋、花橋。位于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坪日村小溪河上。始建于清代,曾兩度被水沖毀。此橋為1931年重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橋身是石墩木梁,長62.4米,橋面寬3.75米,高4米。橋廊兩側有欄桿和木凳。上面覆蓋重檐屋頂。橋兩端及中部復造樓閣共3座,中為文昌閣,兩旁樓閣額題“迥龍橋”三字。閣為三層檐,東0北面廊房內及走馬板上有題詞和山水花鳥等彩繪。全橋除橋墩為石結構外,全部用杉木拼接而成,沒有一顆鐵釘和其他鐵器,體現了侗族的建筑藝術風格。   門 票/開 放 時 間 20元湖南懷化市

坪坦古村

坪坦村位于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是通道縣百里侗文化長廊的腹心地帶。丘陵山地地貌,坪坦河由南而北穿寨而過。擁有侗家吊腳樓236棟,風雨橋(普濟橋,第六批國保)1座,古水井4處,鼓樓3座,寨門3座,古薩壇1處,古樹11株,古石板道1條,古飛山宮2處,古孔廟1座,古大南岳廟1座,古城隍廟1座,李王廟遺址1處,雷祖廟遺址1處,古碑文12通。

普修橋

普修橋坐落于湖南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治西南10公里的黃土鄉坪坦河上。橋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后毀于洪水,清嘉慶八年(1813)重修,1984年復修。橋全長57.7米,寬4.2米,等分成21廊間。橋廊兩側設置通長直欞窗,四柱三間排架。橋身為重檐長廊,分設三座橋亭,橋兩端各設一座橋門。橋門為重檐歇山頂,屋脊和檐角泥塑龍、鳳、雞等動物。兩邊橋亭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頂式。中間橋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層為方形平面,上四層為八角攢尖葫蘆頂,頂尖泥塑青鳥一只,能轉動,迎風鳴響。橋亭檐角飾獅、鳳、卷草等,起翹高挑,雕塑精致,曲線優美。橋廊脊泥塑兩組雙龍戲寶,寶珠用小塊玻璃境片組合鑲嵌而成,裝上風葉,風起葉動,聲光交映,美不可言。橋亭、頭門封檐板上彩繪各式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竹菊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色五月婷婷导航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偷拍欧美一区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12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