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民國時期,原只有廟堂一座,在2008年底新建了大雄寶殿、廊亭等,別有蘇州園林風格。
這里原為一座謝姓祠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間,1943年成為謝莊小學,1944年-1946年成為原新四軍蘇中二分區人民日報社印刷所,現在舊址中仍保存當年新四軍蘇中二分區印刷所留下的印刷機和印刷的《人民日報》等實物。
1987年村民挖圩埂時,距地表約1米發現一陶壇內,積北宋銅錢約50公斤。現在該遺址上被農作物所覆蓋。
1986年村民建房,距地表0.86米處,發現土窖,出土北宋銅錢約150公斤,內有少量漢、唐錢。
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臨澤、三垛、西射陽等戰斗中犧牲的新四軍400多名指戰員而建。墓前塔高8米,占地面積180平方米。
1993年村民建房,出土一土坑豎穴夫妻合葬墓,隨葬品物有:地券磚、硯臺、有把陶罐、大碗、酒杯和開元通寶、太平通寶銅錢十多枚。據地券磚記載,墓主“處士何儒洲,卒于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
1989年俞家莊村民建房,清理一磚室墓,墓室前部為疊澀頂,高1米余。出土青花大碗、盤、酒壺、碗、杯、石硯臺及磚地券一方,上刻:“維大明正德辛已年(1521)十一月十二日間歿,故張公世雄”其余不詳。
歐陽澈(?—1127),今建湖縣人,南宋建炎初年,三次徒步進京,上 書-奏請朝廷北伐抗金,收復山河,被權臣陷害致死。1957年村民修路榘地表1米多發現長方形磚室墓,有前、中、后3室,中間稍寬,面積約16平方米。因早年被盜,隨葬品已不存,唯券頂門前上方有“歐陽澈”幾字,依稀可辨。明萬歷《鹽城縣志》將其列入忠臣傳。
20世紀60年代,建河村農民在謝家莊東約200米處挖溝,發現漢井,與垛頭鋪漢井類同。井周圍散布繩紋灰陶罐、盆等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