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江蘇省 > 蘇州市 > 昆山市 > 千燈鎮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千燈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千燈古鎮

千燈鎮位于長江三角洲,隸屬江蘇省昆山市,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12萬,其中本地人口5萬,外來人口7萬。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東接上海青浦區,距上海虹橋機場30公里;西鄰蘇州,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古鎮千燈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古鎮物華天寶,人文薈萃,素有“金千燈”之美稱。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愛國學者顧炎武先生的故鄉,其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直激勵著天下無數仁人志士。遠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先氏生存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明。她美麗、富饒、古老而充滿生機,至今仍保留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棋盤式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沒想到千燈更小。說通俗點,就是一座小廟,一座破塔,一條

秦峰塔

“千墩墩上塔層層,高入青霄礙野鷹。我欲登之四海,秋風病骨未堪勝”。這是明代正德時期,昆山的一任知縣方豪登千燈秦峰塔后發出的感慨。秦峰塔,位于昆山千燈鎮市河尚書浦西岸,塔為磚身木檐樓閣式,方形七層,總高度為39.5米。每層繞有腰檐、平座,塔頂部設有塔剎。塔剎以覆缽、承露盤、五重環“相輪”及“寶瓶”組成,均為鐵制,高7米,重近3噸。塔剎頂端四根“浪風索”同塔頂層的四翹角緊緊相連,牢牢穩住整個塔身的重心。秦峰塔,外為方形,內壁底層為八角形,二至七層同為方室,各層的高度和平面逐層收縮。塔內設有樓板木梯,可登至頂層,每層四面均設有壺門,可探身塔外,遠眺四周風景。該塔原屬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因建于秦望山(今廢)之南,故得名

千燈延福寺

延福禪寺是梁天監二年由千燈鎮人王束舍宅捐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玨,因年老無嗣,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模宏偉,是佛家圣地,江南民眾前來朝拜,香火不絕。元末寺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又重建起。永樂二年,戶部尚書夏原吉浚治吳淞江及千燈浦時,曾借宿于此寺。萬歷年間(1573-1619年),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時,該寺毀于戰火,僅存后房數間及和尚數名。解放后和尚轉業,后房移屬醫院。2003年-2005年,重修恢復原貌。相關建筑正山門:正山門中的磚雕照壁,選用的是“三滴水”的形式,壁系將橫長而

余家當鋪

余家當鋪原名立三堂,位于昆山市千燈鎮古鎮社區典當里。余愛山在明萬歷年間(1619年)從安徽的休寧縣到千燈吳家橋經商,通過父子兩代創業,積蓄后成為富翁,并在此建造徽派建筑群,沿街設店鋪、當鋪,往里延伸為住宅等。“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于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上營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存五進。整個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后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墻,可確保財產安全;后面是“更樓”,可為全鎮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余家當鋪集明清時期徽派、蘇派建筑藝術風格于一體,目前江蘇省內保存最完整的

昆山國家農業示范區大唐生態農業園

昆山國家農業示范區大唐生態農業園創建于2005年,是千燈鎮為了維護生態可持續發展而建設的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基地,是千燈構建以古鎮旅游為重點,以生態農業休閑旅游為延伸的旅游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總占地面積12600余畝,是集農業生態觀光、科普展示、優質農產品生產、農事體驗、餐飲娛樂、會務接待等于一體的都市高效農業休閑觀光園。現在園區共分為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區、高效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現代漁業高效養殖體驗區三大核心功能區。其中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區占地面積2600畝,建有連棟大棚、玻璃餐廳、生態會所、農業博覽館、科技培訓中心、名木文化苑等設施,以農業休閑觀光為主。高效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占地面積5000畝,分為優質糧油種子區、設施瓜果蔬菜種植

顧炎武墓及故居

顧炎武墓顧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兩部分。1956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亭林祠堂落北朝南,東側有門與顧炎武故居相通,西側墻外為顧園。祠南向三間兩廂一門樓,以三間相通作一大祭堂。兩邊墻上及外面走廊墻中嵌有磚石刻碑12塊,記述先生事略。其中一塊有先生所著中名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庭中盤槐、桂花各兩株。亭林墓露臺現均用花崗石砌造,石階七級,圍以石欄桿。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顧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顧衍生,從弟顧巖扶柩回昆山千燈故里,葬于祖塋嗣父顧同吉、嗣母王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顧亭林先生暨配王碩人合墓”;周圍有磚砌矮墻,嵌有清石碑各一塊;墓南有明皇朝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貞孝坊;墓后柳樹四棵

千燈李宅

2005年5月,千燈鎮南大街李宅辟為千燈館。這是中國首家古燈博物館,館內藏有從新石器時代到民國時期歷朝歷代古燈1133盞,均是北京人殷小林的私人藏品,全擺放在柜子與架子上,一眼掃過去,琳瑯滿目,美輪美奐。千燈館(李宅)千燈館目前也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古燈館”,這里展示的油燈屬于那種已經離我們遠去,而且越來越遠的事物,但它承載著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每一盞燈幾乎都能講出一大堆歷史故事,詮釋著人類從蒙昧無知步入到現代文明的漫長跋涉的艱辛歷程。燈館內展出最早的燈是一盞原始天然石燈,距今七千多年,在一塊盤子圓狀的石塊上有眼珠樣的小洞,放些豆油,點燃燈芯,火苗如豆。最重的燈是漢代石猴頂燈,在一塊30多厘米立方的石頭上,四周下面雕琢著猴頭像,頂上鑿

千燈石板街

石板街始建于南宋年間,明清年代進一步延伸修繕。民國初年,由方遠清發起、聘請朱家角名師王世昌設計修建,共鋪有石板2072塊,全長1500米,人稱“三里石板街”,是江南古鎮保存最長、最好、最完整的石板街。石板街所用之條石稱為“胭脂紅”。

種福橋

種福橋,位于江蘇蘇州市,創建于明朝,橋長31米。東西走向,跨于尚書浦上。橋長31米,寬3.7米,凈跨9.5米,矢高5.3米。橋系花崗石質地。單孔拱橋。拱券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橋欄已失。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北大街顧宅

北大街顧宅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北大街顧宅位于千燈鎮北大街,建于民國。坐北朝南,現存二進,硬山頂,拱形窗,條石臺階,鼓形柱礎。顧宅南側有建于民國的碼頭。為昆山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千燈永福橋

永福橋跨千燈鎮北的千燈浦,原名啟秀橋,俗稱北大橋。始建于明天啟年間,重建于明崇禎元年(1628年),重修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永福橋系石階梯拱橋,橋高6米,寬5.1米,長38米。2004年,永福橋列為昆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歇馬橋石板街

歇馬橋石板街年代為民國,類別為古建筑。歇馬橋石板街位于千燈鎮歇馬橋村,石板街總長74米,街寬2~2.15米不等,石板街二側有小樓27間,平房17間,大部分是民國年間建造,房屋均為磚木結構。為昆山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千燈謝宅

千燈謝宅年代為清末,類別為古建筑。為昆山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千燈鎮棋盤街,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向東,硬山式頂,二層堂樓,工藝精細。挑梁雕刻精美。有磚雕門樓,上有“四宜小筑”題字,天井鋪設石板。廳堂為演出場所,二樓是顧堅紀念陳列館。

千燈馬宅

千燈馬宅年代為清代,類別為古建筑。千燈馬宅位于千燈鎮南大街。建于清代晚期,坐東朝西,占地面積126平方米。2層磚木結構,硬山頂,邊貼為穿斗式,中貼抬梁式,內四界,前單步,后雙步。書條式半窗,宮式長窗,近年維修,保存較完好。為昆山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千燈葛宅

千燈葛宅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千燈葛宅位于昆山市千燈鎮北大街,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65平方米,建于民國時期。二層磚木結構,硬山頂,保存較完整。為昆山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吳家橋

吳家橋是位于昆山市千燈鎮的一座橋,橋長31.96米,寬4米,凈跨9.3米,矢高5.8米。原名“三善橋”,始建于明初,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由木橋改建石橋,清康熙年間重修。東西走向,跨于尚書浦上。橋系花崗石質地。單孔拱橋。拱券縱聯分節并列砌置,保存完整。2004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 | 中文字幕Av在线综合网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