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橋是蘇州市最北的街道,是相城區的北大門,北與常熟為鄰,西與無錫接壤。街道總面積47.52平方公里,下設9個行政村,2個社區。街道常住人口3.87萬人,外來流動人口超過3萬人。
北橋以其獨特的區位、資源和后發優勢,越來越顯現出美好的燦爛前景。
一是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北橋周邊是重點經濟開發區,接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東部是蘇州工業園區和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是蘇州中心城區,西部是蘇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無錫高新技術開發區?v橫交錯的交通干線拉近了空間和時間距離。縱向有227省道、蘇虞張一級公路和廣濟路北延;橫向有鳳北蕩公路(直達無錫經濟開發區)和鳳北公路。周邊與滬寧高速、蘇嘉杭高速、蘇州繞城高速(設北橋出口)等互通;距離京滬鐵路、滬寧高鐵、京滬高鐵蘇州出口及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均在15分鐘車程左右;周邊航空港有無錫蘇南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港口有張家港、太倉港等。
二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源。北橋古稱蓮花鎮,距今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出土過石鏃、石鉞、青銅劍等商周、春秋時期文物。春秋時期,范蠡為伐吳而開挖漕湖?鬃拥牡茏庸遍L帶領開挖冶長涇河。唐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建造了覺林寺,香火旺盛。唐朝稱北橋地域為儒教鄉。歷史文化名人輩出,群眾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是有名的“錫劇之鄉”。先后獲得過“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鄉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蘇州市戲曲之鄉”等榮譽稱號。
三是顯山露水的工業經濟。北橋與省級經濟開發區---相城經濟開發區一體化管理,與漕湖產業園同屬相城西北工業翼的中心節點,坐享了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一切優勢。創立了希望工業園及錦峰工業園,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000多家,以電子、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的高科技產業逐步集聚。2009年,引進了總投資達13億元的華眾長征高科技公司。預計今年街道工業總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10多家。
四是聲名遠播的村級經濟。靈峰村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典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前來參觀考察。2009年,成為全國和諧社區工作會議(蘇州)的現場參觀點,村級經濟總收入超過3600萬元,并形成了長效增收機制,實現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新豐收。莊基等村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也將產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是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街道努力打造“城在林中、樓在花中、人在綠中”的優美人居環境,街道綠化覆蓋率由2000年建區時的8.1%提高到26.5%。漕湖濕地公園及名樹苑花繁樹茂,鵝真蕩休閑垂釣中心、莊基村鄉情苑人流不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前來觀光休閑度假。江南水鄉,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冶長涇河連通無錫,直達上海;元和塘溝通了蘇州城與常熟;望虞河將太湖與長江連在了一起;西南面是9.07平方公里的漕湖,長橋橫渡,飛鳥盤旋,西北面是鵝真蕩,水質清新,碧波蕩漾。
六是城市副中心的美好愿景。北橋已定位于相城區城市副中心來發展建設,現代化氣息越來越濃。整潔有序的安置小區,新建的中心小學和幼兒園、醫院和社區衛生室、客運首末站、社區服務中心等生活、文化、休閑、商業配套設施投入使用,生活配套設施更加完善。街道還在進一步規劃建設漕湖新城、北橋中學、污水處理等眾多民生工程,致力于創造一個更加優美舒適、人居天堂的生活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