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江蘇省 > 徐州市 > 邳州市 > 占城鎮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占城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邳城鎮

郭子化(1896-1975),名幫清,字子化,曾化名葛潔如、李念三、葛幼如、龐沛霖、周尚德等。1896年出生在江蘇邳縣土山區郭宋莊(今江蘇省邳州市土山鎮南部)。1915年,郭子化在叔伯兩家的資助下,到古邳鎮嶧山高小讀書。1918年,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蘇省立第七師范學校(后并入徐州市第一中學)。1924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邳縣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28年3月,建立泗縣特支,郭子化同志任組織委員。1932年化名龐沛霖到棗莊礦區,開設“同春堂藥店”,以以行醫為掩護發展棗莊黨的組織和開展工人運動。1933年春天,成立了棗莊礦區工委,郭子化任書記。1935年,成立中共蘇魯邊區臨時特委,郭子化任特委書記。1936年冬,特委改為蘇魯豫皖邊區特

魏云嶺烈士墓

魏云嶺(1909-1934),字超凡,邳縣陸井鄉甘山村溝南人。魏云嶺在邳縣占城小學讀書時,與進步同學組織赤潮社宣傳隊,到周圍村莊宣傳革命,配合當地農民組織紅槍黨、紅槍會,搗毀惡霸李占魁的糧行、牛行。1926年夏,考入睢寧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29年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巡視員,曾參加劉少奇主持召開的泗、靈、宿等縣特委緊急會議。1930年任紅軍十六師政委,參加中共泗縣行動委員會領導的石梁河暴-動-。1931年任長淮特委軍事委員,在邳縣占城、石匣一帶秘密組織部隊。1933年奉黨中央指示率部南下,轉戰浙江、閩北,到達贛東北地區與方志敏會師。不久,與地方赤色警衛師獨立團合并組建新七軍團,任政委。此后,在方志敏的統一指揮下,乘勝

石屋寺

邳州市占城石屋寺始建于北魏,位于石屋山東麓,因寺后有石屋而得名。有關石屋寺的記載并不清楚,相傳,北魏神龜三年(公元520年),有僧人云游觀此山有“蛇道虎跡,鶴止泉涌”之勝,且有天然之石室兩間,方圓丈許。其室內有巨石伸出,狀似龍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明清兩代,石屋寺不斷重修。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住持僧為人豪爽,富有正義感,因行動時好手執麻鞭,故稱麻鞭僧。明亡后,麻鞭僧自縊于寺中,時人嘉其忠義,以禮葬于寺側。石屋寺北山坡上有麻鞭僧墓。1941年至1945年邳睢銅陵地委在此辦公指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達四年之久。石屋寺初建時為茅屋,明代改為瓦房,寺門東向,寺后有石屋,內有洞,向西延伸。全寺分南北兩院,南院為主房。通面闊 30 米,進深 9

固子遺址

固子村位于邳州西北30公里,屬占城果園所轄,村旁有一處高4米,東西長60、南北寬50米的土墩,當地人稱為“固子”,這是一處商代遺址。遺址南高北低,為坡形,東西長60 米,南北寬50 米,高出地表約4 米,面積約3000 平方米。斷面可清晰看到夾雜著大量灰陶片及蚌殼的文化層,出土殘石錛、石鐮、陶鬲紡輪及鹿角、石器、網墜等遺物。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邳州境內商代遺址較多,如四戶鎮鎮鳳凰莊西的鳳凰莊商代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層在地面1.5米以下,層厚2米;四戶鎮的竹園遺址、董家灘遺址、石羊遺址、石羊南灘遺址、邢樓鎮的范墩遺址等都是商代

三山墓群

三山墓群位于占城鎮陸井西南4 公里,白山村西南2 公里的斗篷山。在山東坡有一圓形高土堆,長寬各約30 米,土堆前有東西走向的神道,有石羊、辟邪等,但大多被毀。辟邪現存于徐州博物館,石羊存于邳州博物館。石辟邪長1.90、高1.65米,下有基坐,坐寬0.60、厚0.15、長2.40米,體生雙翼,四爪著地、昂首闊步、頜下垂髯,張嘴露舌,頸背曲線優美,四肢呈奔走行進狀。邳州占城出土的石辟邪渾厚莊重,與河南、河北的有翼獸造型不同,占城石獸頭部直立,脖頸沒有彎曲,四只粗壯,身部沒有華麗的羽翼裝飾,從底板殘留的痕跡看,該石獸的尾部下垂與底板相連。邳州占城在東漢下邳國國都古邳鎮西北10公里,這里是東漢下邳國的大型墓地,這件石獸與當地的東漢大墓有關。

甘山墓群

甘山墓群位于占城鎮陸井南1公里,甘山村南側。地表散落有漢磚及漢陶片。在山頂部及山南坡有漢磚室墓及石室墓多座,出土有陶罐、銅熏、鐵劍、玉蟬等文物。占城距離漢代的下邳縣較近(縣治在睢寧縣古邳鎮),這里是東漢下邳國的國都,占城附近出土有東漢時期的石辟邪,附近的漢墓群有:炮山墓群、白山墓群、黃草山墓群、石屋山墓群等,經考古發掘的有白山固子漢墓等。甘山墓群2011年公布為徐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楊廟畫像石墓

楊廟畫像石墓位于占城鎮陸井南3 公里,楊廟村南側。1994年發現,該墓在一水塘中,分前、中、后三室,發現畫像石十塊。內容有建鼓樂舞圖、東王公、孔子問項橐、車馬出行圖、羽人戲鳳等,畫像石大部分在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展出。其中東王公畫像石保存最為完好,原石縱99、寬90、厚19厘米。畫面分為兩層,上層刻東王公畫像。東王公頭戴進賢冠端坐在榻上,后面有羽人為其執掌華蓋,前有玉兔搗藥,后有青鳥,下方為青龍。青龍是東方的象征,所以在這里與東王公相配。該墓早年被盜,隨葬品有玉器、銅器、陶器等。發現的畫像石大部分為畫像石祠堂的構建,該墓應是利用漢代祠堂畫像石的再建墓,墓葬的時代可能是魏晉時期。

占城下鄉知青點

占城下鄉知青點位于邳州市占城鎮石屋村。“上山下鄉”是為了縮小城鄉差別的一項舉措,后來發展為政治運動。“上山下鄉”一詞最早見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從20世紀60年代展開,至20世紀70年代末結束。上山下鄉有農場(包括兵團、干校)和插隊兩種模式,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鄉以農場模式為主,1968年以后的上山下鄉以插隊為主。邳州市占城鎮的知青下鄉點建于 1960 年,為農場模式。占城果園為當時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集中居住地,在1975年前后,一共有將近300名知青下放到占城果園。占城知青居住地位于石屋寺山北腳,現存有房舍 46 間,坐北朝南向,分為三排,青石墻

占城黨校舊址

中國共產黨的黨校是在黨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干部的學校,是各級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鄉鎮黨校是適應農村黨的建設需要而產生的,是中共黨校體系中最基層的黨校。邳縣占城黨校是建國后最早建設的基層黨校之一,為20 世紀60 年代所建,有一定的校舍規模。黨校的地址位于占城鎮陸井街道南側50 米。占地約13.3萬平方米,石頭墻、灰瓦頂,從北至南現存十排老房屋,約200 間。占城位于邳州南部的丘陵地帶,交通不便,文革-期間,占城黨校成為邳縣“走資派”勞動改造的地方,這里有牛棚馬圈,不少老干部在此喂馬。最北端一排房屋的外墻上設有宣傳欄,畫有文革時期宣傳畫及標語。現大多改建為民居,有部分作幼兒園使用。保存較為完整。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欧美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视频 |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 先锋资源站欧美精品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