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是崇仁縣境內南部的一座大山,古稱巴山。位于今相山鎮西10公里處,面積35平方公里,主峰高達1219.2米,為縣內第一高峰,素有贛東名山之稱,相傳東漢年間,豫章太守欒巴在任時,除暴揚善,品德高尚,人民安居樂業,他曾巡游至此,因迷戀此山風光,于是隱居在此一直到老,后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山叫巴山,把所在行政區域稱作巴山郡(后改崇仁縣),把縣治所在地命名為巴山鎮。 到宋朝,縣令孫懋為了避“巴”字諱,因欒巴政績顯著,官拜漢沛臣相,乃改名為相山。老虎港,座落于距縣城三十余公里的相山鎮,總長大約有6公里。老虎港是這萬山重壑中的“第一景”,其間有瀑布三處:第一處瀑布距山麓大約1,5公里,清澈的溪水從五、六米高的石面上跌宕而下,飛濺起無數細小的水
陳坊東山村紅一方面軍作戰指揮部舊址,1933年黃陂.登仙橋大捷后,3月初朱德總司令帶領部隊從樂安來到東山,并設立作戰指揮部。同年六月,中共崇仁縣委由谷崗遷入東山,并在東山建立了崇仁縣蘇維埃政府。東山村紅軍作戰指揮部——東山村“山水清暉”民居,位于相山鎮陳坊村委會東山村小組右側一座山旁邊,背靠青山,穿斗式磚木結構,屋后山中有兩處作戰掩體。該建筑是1933年“東山嶺戰役”的重要物證和歷史遺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據有關資料記載,1933年春,為了粉碎蔣介石發動的第四次“圍剿”,朱德等紅軍將領率中央紅軍一、三、五軍團在東山這幢“山水清暉”的民居內設立了指揮所,指揮了著名的“登仙橋”和“黃陂”戰役。1933年6月在東山村成立“崇仁縣蘇維埃政
紅一方面軍宣傳隊舊址:位于相山鎮堯崗村,建筑座北朝南偏東4°,建筑建于清。建筑二層各處竹編夾泥墻粉刷層上共發現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標語120余條,內容有“反對帝國主義世界大戰與!社會主義蘇聯是全中國民眾的好朋友。”、“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蘇聯保護共產階級的祖國”、“-是軍閥的軍隊,紅軍是工農的軍隊”等。標語中很多落款是“紅軍/一/正(10)宣”和“紅軍/一/正(14)宣”。紅一方面軍指揮部駐于東山時,宣傳隊經常著便衣到周邊村鎮宣傳黨和工農紅軍的精神綱領,喚醒勞苦大眾參國暴-動-鬧革命,分別成立了農會、婦救會、童子團、發展共產黨員,發動群眾組織赤衛隊,參加游擊隊,秘密組織郵政局,聯絡地下交通站,對有組織者、會員、童子團進行革命
紅一方面軍指揮部舊址原為“明經第”民居,建于明代末期,位于距崇仁縣城以南約30公里的相山鎮堯崗村,該民居占地193.88平方米,共發現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標語60余條,內容有“打倒壓迫士兵的-官長”、“-士兵是工農出身不要來打工家紅軍”等。標語中很多落款是“紅軍/一/正(10)宣”和“紅軍/一/正(14)宣”,據此推定標語應是紅軍一方面軍(或第一軍團)第10軍和紅軍一方面軍(或第一軍團)第14軍部隊所寫。黃陂戰役時,曾在“明經第”民居設立紅一方軍的臨時指揮部。
貢公祠堂位于崇仁縣相山鎮浯漳村,類別為撫州市。貢公祠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堯崗紅一方面軍指揮部舊址位于崇仁縣相山鎮堯崗村,類別為撫州市。堯崗紅一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堯崗紅一方面軍宣傳隊舊址位于崇仁縣相山鎮堯崗村,類別為撫州市。堯崗紅一方面軍宣傳隊舊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尚義坊位于崇仁縣相山鎮林頭村,類別為撫州市。世尚義坊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山石塔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相山鎮苔州村,原通宜黃的古道旁。石塔上鏨刻有:“普庵定光古塔”。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省、市文物專家根據其建筑風格,特征定此塔為明代建筑。1988年,因風雨剝蝕的原因,石塔上面露出“皇清雍正九年”字跡,因此石塔的建筑年代應為:清雍正九年。石塔有七層,高6米,是花崗巖石石料建筑。七層石塔,是一層一層層疊起來的。葫蘆頂,蓮花座。塔身是六棱柱,上小下粗。除底座外,每層石塔由二塊石片合成,高約0.7米,外表下部都有如意帶花紋圖飾,上部鏨刻文字。文字部分,每層一大字,六層豎念,分別為:“皇清雍正九年;普庵定光古塔;救苦地藏王佛;釋迦牟尼歲佛;靈應觀音王佛;南無阿彌陀佛。”有文字部分的塔面下部,每層面另有四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