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良鄉地處大余縣的西南邊陲,東與吉村鎮、南與河洞鄉交界,西連廣東省仁化縣長江鎮,北毗崇義縣聶都鄉,距縣城49.2公里,水泥路面可直達縣城。全鄉面積11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67畝,人口7200余人,總戶數1600余戶,分布在全鄉7個行政村(其中李洞村屬大余縣三個少數民族村之一)的83個村民小組。鄉內以竹木、小水電、石材資源最為豐富,有山林面積13.8萬多畝,其中毛竹林面積10萬余畝,占山林總面積的72.5%,屬一個地廣人稀的山區鄉。地形以低山為主,山勢陡峻,溝坳縱橫,最高海拔(全縣最高峰天華山)1383.83米。平均海拔在400—700米,年平均溫度14.6℃,最高氣溫37℃,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年日照時數4336小時,屬于亞熱帶山區,氣候濕潤,雨量充沛,最適宜毛竹的生長和小水電開發。
近年來,我鄉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全鄉現有13個黨支部,黨員209人;鄉機關干部職工29人,村干部28人;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有九年義務制學校1所,村初小8所,教職工112人,在校學生1065人;醫療機構布置合理,有中心醫院一所,村醫療所8所,個體診所4所;交通網絡漸趨完善,吉村至內良21.5公里公路全面水泥硬化,7個行政村已通公路;廣播通訊事業進一步發展,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1100余戶,村村開通程控電話,電話用戶達800余戶,GMS移動通訊信號履蓋全鄉;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形成了一河兩岸“目”字形新格局,小城鎮建設面積由原來的0.2平方公里達到現在的0.5平方公里,圩鎮人口達到1100人,新增商住兩用房216套;農產品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現已建成高山蔬菜和香菇兩大農產品專業市場,農村民間流通協會3個;勞務輸出人數發展較快,全鄉現有外出務工人員932人。
資源優勢:
1、毛竹資源:通過實施毛竹林改造和加強林政管理,我鄉的竹木蓄積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已建成筍竹兩用高效毛竹林7萬余畝,年可產毛竹300萬根,冬筍500余噸,春筍干150余噸,為我鄉毛竹產業走產業化經營、系列化開發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水資源:獨特的地理及氣候條件,為我鄉豐富的水利資源開發利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我鄉地處山區,山勢陡峻,溝坳縱橫,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雨量充沛,水頭高,落差大,最適宜發展小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