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鄉地處會昌縣西北部,武夷山西麓,東與于都縣黃麟鎮交界,南與莊口鎮毗連,西與于都鐵山城鎮接壤,北與于都縣黃麟鎮相鄰,距會昌縣城38公里,離323國道10公里,有白鵝-莊口、自鵝-鐵山垅、白鵝-黃麟三條輻射贛州、廣東、福建的重要通道,境內都已通上水泥路。貢江是“母親河”——贛江水系主干流,是贛江的發源干流,重要水上通道。全鄉國土面積93km2,轄有13個行政村,總人口20331人。鄉政府駐地白鵝圩鎮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鄰近鄉鎮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白鵝鄉地域遼闊、土地肥沃、民風純樸。資源豐富、礦產富饒、山水怡人、風景秀麗、名譽四方。獅子巖洞,形態各異,如靈禽獸,又如心、肝、肺、胃,盤旋而下,為“九曲四腸”曲折盤旋,深不可測,洞里“獅子尿”潺潺流出,常年不斷。而位于貢江在會昌縣的出口處白鵝峽(又名觀音峽),地勢險要,景色峻美,峽口兩山如壁對峙,怪石奇景萬千。山涯里嵌有一對金蠟燭,燭光常年不患,照耀四方;石壁間一座修于清代的觀音閣,可供游人駐息觀景;峽口靜水深淵,姿山色水,集湘江、綿江于一峽,十分壯觀,古有詩贊日:壁立雙崖撥,江流一道分,矗青未了,夾岸碧天垠。而始建于民國十三年的白鵝鎢礦儲量豐富,初步探明有2.1萬噸之多,是我鄉主要礦產。另外,還有豐富的錳、鐵、鋼、白云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農業盛產扁蘿卜(又名盤菜、元寶蘿卜),莖扁圓如盤,富含糖分、葫蘿卜素、核黃素,抗壞血酸,淀粉分解酶、無機鹽及鈣、磷、鐵等,肉質松嫩,是江西贛南名特蔬菜。年均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達4000余噸。
乘改革開放之風,搭市場經濟之車,白鵝鄉黨委、政府抓住機遇,緊緊圍繞“招商興工、興工強鄉、產業變鄉、個私活鄉”之策,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發展環境,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全力招商引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按照“山上臍橙、山下烤煙、沿河兩岸扁蘿卜”的產業格局,已建成了角屋、丹坑、獅子精品臍橙基地200畝,宜果山地3萬畝;洋口、中心、丹坑烤煙基地400畝;良、角、羅三村優質扁蘿卜種植基地1500畝,下安疏菜基地300畝;水東、梓坑毛竹基地3萬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