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站塘鄉 | 隸屬:會昌縣 |
區劃代碼:360733207 | 代碼前6位:360733 |
行政區域:江西省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贛B |
長途區號:0797 | 郵政編碼:341000 |
轄區面積:約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22萬人 |
人口密度:約117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站塘圩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站塘社區 | ~001 | 鄉中心區 | 此地三面依山,一面傍水,中間是盆地,象一口塘,以前曾是通往福建﹑廣東的要地,常有挑擔人路過這里住一宿,歇一站,帆船也常在此江邊停泊,因而得名站塘。…[詳細] |
站塘村 | ~200 | 鄉中心區 | 此地三面依山,一面傍水,中間是盆地,象一口塘,以前曾是通往福建﹑廣東的要地,常有挑擔人路過這里住一宿,歇一站,帆船也常在此江邊停泊,因而得名站塘。…[詳細] |
官村村 | ~201 | 村莊 | 官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阇山壩村 | ~202 | 村莊 | 清初期年間阇山崠住有九十九個和尚,香火十分旺盛,山下信民十分崇拜寺廟神佛,故名阇山腳下的村莊叫阇山壩“阇”與“社”同音,后寫成社山壩。…[詳細] |
羅坊村 | ~203 | 村莊 | 因此村村民多姓羅,又有許多小作坊,故名。…[詳細] |
官山村 | ~204 | 村莊 | 因開始李姓出了官吏,故名李官山,后因李姓人少,1972年改為官山村故名。…[詳細] |
崠背村 | ~205 | 村莊 | 因在山崠背部建居,故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屬站塘鄉第四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站塘鄉;1957年由初級社為高級社,1958年合并水明成立作…[詳細] |
水明村 | ~206 | 村莊 | 因地處河邊取名前途光明之意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分屬站塘和周田河墩,1956年屬中村區,1958年站塘公社水明大隊,1963年站塘公社水明大隊,…[詳細] |
大壩腦村 | ~207 | 村莊 | 大壩腦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坑村 | ~208 | 鄉中心區 | 南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橫嶺村 | ~209 | 村莊 | 因地處湘江河岸,有一大山跟河流形成一條橫線,故取名橫嶺。…[詳細] |
地名由來:
此地三面依山,一面傍水,中間是盆地,象一口塘,以前曾是通往福建﹑廣東的要地,常有挑擔人路過這里住一宿,歇一站,帆船也常在此江邊停泊,因而得名站塘。
基本介紹:
站塘鄉位于會昌縣城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會昌縣城25公里。站塘鄉東與永隆鄉相連;南與周田鎮接壤;西與右水鄉交界;北與麻州鎮毗鄰。全鄉總面積112平方公里,所轄10個行政村,131個村民小組,共有3400戶農戶(含圩鎮居民),總人口16523人,2005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270元。
站塘鄉屬丘陵山區,土壤偏酸性,以紅壤土為主、紫土為鋪。全鄉森林資源有松、杉、樟、竹和其它雜木,森林面積11.3萬畝,耕地面積9987畝。礦產資源有鐵、銅、石灰石和微量稀土,較為豐富的是鐵沙資源,站塘歷史上手工水選鐵沙年產量達到450噸,鐵沙含鐵量達52%,磁選鐵沙含鐵量可達30%以上。
站塘鄉從19
文化旅游:
李官山紅二十二師駐地舊址位于江西省會昌縣站塘鄉李官山村,離縣城三十公里,該房是清代建筑,歇山頂,土木結構,正屋四周設回廊,有欄桿吊樓,樓上樓下,共十四間,面寬10.2米,進深19米,占地面積
歷史沿革:
1750年設站塘堡,屬湘鄉。
1932年1月設區轄4鄉。
1934年7月設站塘區轄8鄉,屬門嶺縣蘇維埃政府。
1939年設站塘區(第四區)。
1946年設鄉。
1950年設鄉屬麻州區。
1952年設站塘鄉隸屬麻州區(第六區)。
1957年設鄉屬中村區。
1958年成立站塘(東升)人民公社。
1961年分為站塘、官村兩個公社。
1962年,官村并入站塘公社。
1968年,站塘并入中村公社。
1972年復設站塘公社。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