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水口鄉位于靖安縣腹地,背靠九嶺山脈,距縣城9公里,距省會南昌46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113個村民小組,人口1.3萬,土地面積183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22萬畝,耕地面積2萬畝,北部的青草坳最高,海拔1283米,灌洲最低,海拔僅60米。有小(一)型桃源水庫和小(二)型鐵籠關象水庫各1座。國道G353穿境而過,“十三五”規劃建設的南昌至修水城際鐵路在境內設停靠站。
投資洼地。始終把發展產業、做強工業擺在頭等重要位置,2018年,全鄉完成財政總收入5157萬元,同比增長56%,扶持發展了全縣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超維新能源;鄧氏園林、精勁集團、江西瑞磁、江西德聯和卓亞實業等重點工業項目先后落戶水口;2018年,投資2億元的江西力華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和投資1.5億元的江南星廚房設備有限公司入駐縣工業園香田園區;今年,又成功引進了投資1億元的北京久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投資5千萬元的江西紅門建筑防護設施有限公司和總投資23億元的中城開田園綜合體項目。稻田蝦、棘胸蛙、吊瓜、油茶、扶郎鮮花、有機大米、牛奶草莓和鐵皮石斛等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基本實現“一村一品”。象湖灣、金銀島、藍孔雀、“云水謠”、東周古墓、七彩桃源和秀美熊家構成水口鄉村旅游“一核雙帶”。嶺上農莊、七彩桃源鮮花基地是重點產業扶貧項目。圍繞擬建東周古墓遺址公園項目為中心,整合劉慎虛深柳讀書堂和“瑪垴崖古寨”遺址等人文資源,推進人文古韻小鎮建設。
宜居福地。水口鄉屬國家級生態鄉鎮,自然環境優美,源于白水洞的桃源支流與源于鷹咀崖的來堡支流經灌洲村匯入北潦河,形成“雙龍齊飛”壯觀景象。境內山川瑰麗,草木四季蔥蘢,森林覆蓋率高達85%。方竹林、杉樹王、古楠木群和千年羅漢松構成水口四大“森林瑰寶”。村組道路實現了水泥硬化全覆蓋,公辦幼兒園、新衛生院、“三星級”敬老院、水口防洪堤等民生服務設施齊全。新建的羅家咀大橋、土門大橋、土門二橋和水口大橋如彩虹橫跨境內北潦河。58個新農村建設點、10個農宿文化廣場和7個農宿文化示范點鑲嵌在水口的青山綠水間。青山熊家自然村是全省百佳優美村莊和省級水生態文明示范村,又率先在全縣啟動了秀美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生活垃圾分類)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先后投入800余萬元完成“靈福泉”景觀、旅游公廁、“牛欄”磨坊、文化植入和垃圾分類等10余個子項目,縣內外巡察和調研活動駱繹不絕。
人文勝地。這里人文底蘊深厚:距今2500多年的東周墓葬群,被評選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距今約5000—5500年的來堡鄭家坳新石器墓葬群,填補了我省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一段空白。位于青山村的盛唐詩人劉慎虛墓,1984年被縣政府列入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瑪垴崖古寨”遺址位于來堡和沙港村境內交界處,明朝好漢胡雪二曾在此聚眾起義反抗官府殘暴統治。“深柳讀書堂”遺址位于青山村,劉慎虛晚年隱居于此著書自娛。桃源村曾開辦過東窗義館,著名理學家王陽明在此講過學。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書寫的“陳氏宗祠”真跡,現存放在來堡村街上組的一幢古宅里。
文明佳地。2003年9月,水口在上海南橋成立了全縣首個駐外流動黨支部,上海松江、金山、青村、嘉定和深圳等5個駐外流動黨支部又相繼成立,并創建了上海南橋黨總支,深化了水口流動黨員“雙向共管”機制。中侖村是全市廉政建設示范點,“組賬村管”工作得到上級肯定和群眾點贊。水口村是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騰豐好媳婦葉永青被評為“宜春市第一屆道德模范”和“首屆感動靖安十大人物”,老黨員周緒國被提名為“全國好人榜”候選人。在縣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率先在全縣啟動鄉鎮干部績效考核試點工作,釆取“3+2+1”模式開展干部績效考核述職測評,兌現考核成果,探索解決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問題。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水口人擔當實干,積極向上,追求“有一種生活叫靖安”模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水口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呵護綠心、領跑昌銅、融入省會、和美靖安”十六字發展方針,以更加擔當的勇氣,更加昂揚的銳氣,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建設“人文古韻、幸福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