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鎮位于黎川縣東南部23公里處,東連德勝鎮、南接樟溪鄉、西鄰西城鄉、北靠龍安鎮、社蘋鄉,屬丘陵山區地帶,東南高西北低中部平坦地勢。地質結構主要為松散巖類、碎屑巖類;巖體主要為中粗粒黑云母花崗巖和變粒巖。境內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系發達,孔源河、樟村河穿境而過,交匯于境內后流入龍安河,年流量17000余萬立方。珍稀樹種有銀杏、羅漢松、紅豆杉、檀樹數十種,高等植物2000余種,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65屬,661種,國家級29種,省級25種,成片古香榧群落。各類野生動物共有707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21種,如云豹、“非牛、非羊、非馬、非鹿”的蘇門羚。省級保護動物9種,珍稀動物18種,如寬鳳尾蝶、金裳鳳蝶。鳥類95種,如紅嘴相思鳥(省級);黃腹角雉(國家一級)。下轄5個村委會,1個社區,108個村小組,71個自然村,共3895戶,總人口15928人,其中非農戶人口283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1‰,有漢族、畬族,畬族60人。總面積113.3平方千米,實有耕地面積1075.06公頃,其中:水田1023.06公頃、旱地52公頃。山地面積150173.3公頃,其中有林山7733.3公頃,森林覆蓋率51.5%。
隨著市場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宏村鎮便有一部分農民開始“洗腳上岸”,由農作物耕種轉移到家具行業發展,據統計,目前全鎮在南昌、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杭州、福州、廈門、昆明等大中型城市從事家具業的人數達4000多人,占全鎮總勞動力人數的53%左右,有“家具之鄉”的美譽。在外從事家具行業人員,一般普工年收入均在4萬元左右,比在家從事單純的農業生產增收2萬元左右;從事家具發家致富上千萬身價的老板達300多位,其中身價過億的有10余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致富不忘家鄉,出資出力成立墻圍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宏心助教濟困基金會,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以脫貧攻堅為契機,2016年將92戶貧困戶納入產業扶貧對象,貧困戶以國家扶貧資金每戶3000元入股香榧專業合作社,每戶每人除得到10棵香榧樹外,3年中還能每戶分到紅利300元,第三年拿回本金3000元,來確保貧困戶永久脫貧而不返貧。
宏村鎮圍繞打造“幸福宏村,香榧特色小鎮”的戰略目標,為全鎮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切實打好“四張牌”。
一是打好“增收牌”。免費為農民進行技能指導和培訓,幫助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推廣豬、鴨、雞、甲魚、香榧養種植技術,助推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11年下半年引進浙江冠軍集團發展香榧產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農戶以山場入股,帶動發展香榧產業。到目前為止已經流轉林地1.8萬畝,已種植香榧1.4萬畝,成活率達到95%以上,而且長勢良好,2012年種植“2+9”香榧苗今年大面積采用人工授粉,后年可望采果。今年計劃新增2000-3000畝種植面積。結合產業扶貧,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讓所有貧困人口得實惠,力爭貧困村、貧困戶徹底擺脫貧困。
二是打好“文體牌”。通過舉辦各類農民文體活動和建設“農家書屋”等方式,不斷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農民健身活動場所9處,參與活動的農民300人左右,成立了一個20位農民門球隊,“農家書屋” 6個。2016年新建中學教學樓1棟,裝飾“恩美”教學樓、辦公樓,添置圖書柜和圖書,豐富并提升校園文化活動檔次。
三是打好“育人牌”。近年來全鎮中小學校配備多媒體語音室各1間,小學另外設置,音樂室1間,增添學生電腦中學48臺、小學40臺,投放影機中小學各1臺。中學增設生物實驗室1間,添置實驗桌10張,音體美器材若干。小學添置“班班通”電子白板16套,為豐富學生的課內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多方面發展人才投入近14萬元增設少年宮,添置音體美器材。2016年, 宏村中小學通過國家均衡教育督導驗收。
四是打好“美化牌”。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把跑項目爭資金列為重要工作內容,助推宏村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建設秀美鄉村,進行河道清淤,主街道整修、美化亮化;河道清淤7.3公里,新建紫府廊橋1座,重建八馬橋,改安裝高桿燈80盞。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河長制”、“路長制”等。同時,做好各項民生實事,確保中心衛生院醫技樓、中心幼兒園、小學教學樓、中心養老院等民生建設項目順利完成。2016年被省環保廳評為省級生態重點鄉鎮,轄區內的龍頭寨水庫被省水利廳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