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坐落於江西省臨川市北段海拔二百六十五.九米的金山嶺上(又稱金峰),東與東鄉毗鄰,北與進賢接壤。自依山而過的316國道仰望,滿目蔥蘢的群峰烘托出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筑群,雨天云霧繚繞,時隱時現,晴日云蒸霞蔚,流光溢彩,猶如天庭仙境。從寺內俯視,山下方圓數十里田野無限,村落密布,道路縱橫,撫河如帶,湖泊似鏡,人間美景盡收眼底。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當年的慧悟師已成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法名改稱印空。法師看到黨的宗教政策已逐步落實,頓起復興金山寺之宏愿。一九八五年春,在滿目瘡痍荒草萋萋的寺廟廢墟上,又開始了艱苦的創業生涯。在國內外眾多緇素大德和十方善信的資助下,經過十馀載的櫛風沐雨,慘澹經營,印空法師的夙愿終於實現,金山寺再現昔日輝煌
筆峒故里——筆架名山云山鎮西南,距鎮政府駐地云山街3.5公里處,東鄉河北岸巷口村,古時緣于水運交通便捷,設0-頭,開設集市名羅市巷口,村后一山形像鳳凰展翅,名鳳凰山;又因狀如筆架,得名筆架山。站在筆架山頂,南望東鄉河在巷口村盤蜒,宛如一幅天然太極圖,北望金山寺,千佛萬圣呼之欲出。明朝中期,巷口村人徐奮鵬,與湯顯祖、陳炘皆為同窗好友,因無意仕途,與其侄徐春榕在幼年求學之地筆架書院開館講學,著書立說。徐氏著作《古今治統》二十卷,流入東瀛日本,被奉為治國方略。據傳日本明治維新便受此書影響。今徐氏后人仍保存徐春榕當年親筆書寫的《古今治統》目錄。筆架山頂原有筆架書院、筆山名寺,曾幾何時,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今筆架書院蕩然無存,后有附近
千年古剎——開山古寺位于云山鎮政府駐地以西2公里處,云山中學后面的開山古寺,因唐天寶年間西域高僧到此開山--而命名。后有玉蟾禪師駐錫此處,大雄寶殿后水井玉蟾井由此而來。古時寺院常設書院,明嘉靖年間,境內水田村先賢,進士出身、官拜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陳炘幼時曾在此發憤苦讀。嘉靖皇帝感陳御史為官清廉,欽賜三株皇梁木(羅漢松)給陳炘,陳炘不忘桑梓地,親手將其一株栽在老家水田村,其一栽在岳父家即現在云山中學東邊施家垅村,其一栽在開山寺。現寺內大雄寶殿旁生長茂盛的羅漢松即當年陳公親手所植皇梁木。據傳陳炘入朝為官后,回鄉省親欲去施家垅村拜訪岳家,隨從欲顯排場,官衣官轎,鳴鑼開道,然施家垅龍脈淺,道旁池塘內鯉魚紛紛從水中跳起。陳炘只得打道回府改換青衣
休閑福地——金山度假村金山度假村是云山鎮為加大旅游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招商引資項目。該度假村位于云山街以北7公里處,金山寺腳下,316國道經過度假村口,度假村與美佛兒國際學校一路之隔,村內老虎垅水庫水面200余畝,有精品魚塘供垂釣,可開設多種水上游樂項目,鎮政府將水庫兩旁3000余畝山林使用權劃為度假村建設用地,村內徽派建筑,古色古香,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會議、接待功能齊全,尤其是金山度假村與金山風景區渾然一體,與美佛兒國際學校遙相呼應,文化氣息濃厚,山水風景宜人,交通條件優越,歡迎各界人士光顧。
綠色環保——昌盛山莊云山鎮東南部距云山街3公里處,云占公路旁何皮崗,原是云山鎮園藝場,后來本鎮鄢坊村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勞動模范周昌其在園藝場基礎上,投資興建昌盛生態農莊,大型現代化養豬場為400畝生態果園提供充足的農家肥料,莊園中終年花香撲鼻,四時鮮果不絕,這里交通便利,是人們品味田園風光,親采鮮果的好場所。園內有養魚塘,可供游人垂釣,有食堂可供游人用餐,莊園毗鄰的省水利廳水保項目基地,二者連為一體,可組建千畝森林公園,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