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下鄉位于全南縣東北部,距縣城93公里,因地處“百丈龍潭”和龍頭塔下而得名。北與信豐縣相連,東與龍南縣相接,土地總面積約10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20畝,林地面積10.26萬畝。
1、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前屬信豐縣小江區崇仙鄉,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8月屬虔南縣第四區,民國三十七年屬虔南縣江口鄉。新中國成立后,龍下鄉屬第三區,1956年裁區并鄉時屬社逕鄉,1958年10月屬八一墾殖場三分場,1959年1月改為龍下人民公社,1984年實行鄉、村建制改為龍下鄉。
2、人口氣候
龍下鄉轄6個行政村,57個村小組,總戶數2155戶,總人口為7130人。
龍下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溫夏熱,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8.5℃;1月平均氣溫8.2℃,最低氣溫-3℃;7月平均氣溫27℃,最高氣溫38℃,年平均降水量169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908小時,無霜期286天。
3、自然地理
龍下鄉境內大部為山地,山勢峻拔,山巒重迭,平均海拔在400米。最高山峰為金盆山海拔993.8米,最低點位于茶山村小組海拔246米。境內屬桃江流域,桃江自川垇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贛江,境內河道長11千米。
4、資源物產
全鄉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龍下山多坡緩,土地肥沃,農業形成毛竹、蠶桑、板栗三大支柱產業。竹林總面積達6萬余畝,年產毛竹100多萬根,是全南縣毛竹產業重點生產基地鄉鎮之一。全鄉桑園面積300多畝,全年可產鮮繭70噸以上。
5、歷史人文
龍下鄉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留守蘇區堅持斗爭的核心區域之一。1929年初,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來到龍下鄉上湖村,召開村民大會,號召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推動農-動蓬勃興起。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龍下人民先后舉行山石農民暴-動等武裝革命,打響全南民主革命第一-,為全南建立蘇維埃政權奠定基礎。為紀念這段光輝歷史而建立的火炬亭,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不可移動文物”。
6、交通資源
龍下地處全南、龍南、信豐三縣交匯處,自古就是三縣群眾的商貿流通中心,20公里內即可便捷連通105國道、大廣高速、京九鐵路等國家干線。龍下鄉村級公路全部水泥硬化,率先在全縣實現了“村村通”的目標。道路交通條件直接制約著龍下的經濟發展,今后五年,我鄉將致力于突破交通瓶頸,優化龍下至龍南、龍下至信豐、龍下至社逕等出鄉通道,完善村組道路建設,逐步實施村組道路擴建項目,為群眾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