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特征
(一)自然地理
宋溪鎮南距縣城7公里,位于海拔75米的丘陵高地,是廬山西海(原柘林水庫)建成逐漸形成的一個自然集鎮,地理座標為東徑115°06′,北緯29°18′,公路西通修水,東達九江,南過武寧大橋到縣城,是我縣修河北岸的交通樞紐。
北面峰巒綿亙,形成一條自西向東與甫田、大洞、橫路、魯溪、官蓮鄉的天然分界線。西北是山,東南臨水,中間夾著一條狹長的丘陵地帶,山多田少。
西北大山區(原伊山鄉),大山重疊,山林資源豐富,是我縣主要林區之一。這里山高林密,氣溫較低。1957年以來,年平均氣溫14℃,較之山外一般要低2℃左右.最低之月,平均2℃,最高7月,平均26℃。每年積雪寒潮10—12次。1901年曾出現最大冰凍,氣溫下降至零下14.5℃。1967年2月和1970年3月曾出現兩次較大冰雹。其它大部地區,靠山臨湖,地勢向陽,氣溫與縣城相近。
(二)區域面積
宋溪位于廬山西海(原柘林庫區)北岸,與縣城隔水相望,一橋相通。東接巾口鄉,南臨廬山西海,隔水與黃段、羅坪連界,西鄰甫田鄉,北靠大洞、橫路鄉,總面積約29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048畝(水田5503畝),山林面積30萬畝(公益林面積5.1萬畝),庫灣46座,有效養殖水面量達7萬余畝。
二、歷史沿革
(一)建國前政權建設情況
民國時期以前為三十八都,民國時期為武寧縣登瀛鄉,登瀛鄉下面八個保,通叫內四保外四保,54個甲。
(二)建國后政權建設情況
建國后,本鄉范圍內有長榜鄉、宋溪鄉、棠下鄉、茶棋鄉。宋溪鄉鄉長蔡育義;長榜鄉鄉長潘際發,副鄉長蔣正炫、周慶義;棠下鄉鄉長聶由政、副鄉長溫宏模;伊山鄉鄉長潘世模、副鄉長周慶義、石道遠;茶棋鄉鄉長冷先珠,副鄉長周慶生。
此時在撤區并鄉時由茶棋鄉棠下鄉合并為宋溪鄉,因大樟樹下以前是宋家鎮,故以地名為宋溪鄉。2002年,宋溪鄉、伊山鄉合并為宋溪鎮。
建國后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一至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具體資料無法查找,九屆人民代表大會86年九月份召開選舉鐘弟敏為鄉長。
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張剛華為鄉長。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黃業忠為鄉長。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是98年2月召開選舉李汗發為鄉長。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2000年元月召開選舉施業新為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