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末年開發,原屬桓仁縣融和保,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王朝設輯安縣,由桓仁縣劃歸輯安縣,仍為融和保,下設臺上、吊打溝、葫蘆頭溝、樣子溝、富有街、林江口、地溝、老虎哨八個牌,1912年,輯安實行自治,全縣劃為一區二鄉一鎮,榆林屬西二鄉融和保,1923年輯安實行區村制,榆林為為二區,下設榆林、太平2個主村,6個副村,區公所在榆林村,1934年實行區村保甲制,為二區所在地,下設榆林保,保下設6個甲,甲下共有75個牌,1937年實行街村制,榆林區更名為榆林村,轄6個屯,7個牌,設村公所,1945年榆林獲得解放,解放后,將原街、村、屯制改為區村制,榆林為三區區政府所在地,1947年7月榆林與大路合并為第二區,為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第二區政府更名為榆林區人民政府,1956年2月設富有區,是富有區公所所在地,轄區內設榆林鄉、太平鄉、復興鄉、地溝鄉,1958年3月,榆林鄉、復興鄉合并為榆林鄉,迎水砬子鄉、地溝鄉合并為迎水砬子鄉,1958年9月,榆林鄉、太平鄉、迎水砬子鄉合并成立躍進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更名為榆林人民公社,1961年5月將榆林人民公社分為榆林、太平兩個人民公社,1965年3月屬集安縣,1983年3月更名為榆林鄉;1984年11月更名為榆林鎮,1988年4月屬集安市,名稱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