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境內4萬多年前即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
在古代,榆樹曾是鮮卑、契丹、女真等部族活動的區域。
西漢時屬穢貊族夫余國。
東漢時先隸于元菟郡,后歸遼東郡。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勿吉族滅扶余國,榆樹為勿吉族伯咄部。
隋屬伯咄靺鞨。
唐初為室韋達姤部地,隸于室韋都督府。
先天二年(713年),屬渤海國扶余府。
遼屬東京道寧江州。
金屬上京肇州路。
元屬開原路屯田萬戶府。
明為努兒干都司撤叉河衛。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榆樹隸屬于吉林將軍。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移吉林副都統于伯都訥,榆樹為伯都訥屬境。
嘉慶十六年(1811年),設伯都訥廳理事同知。
光緒八年正月二十八日(1882年3月17日),伯都訥廳衙門由伯都訥城遷至孤榆樹屯(現榆樹市),改理事同知為撫民同知。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1906年2月15日),伯都訥廳升府,移府衙門于新城(今松原市寧江區),在孤榆樹屯地方設立榆樹縣。
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2日),榆樹縣改為榆樹直隸廳,隸于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
1913年3月改稱榆樹縣,隸于吉林省濱江道。
東北淪陷時期榆樹縣隸于吉林省。
1946年1月1日成立榆樹縣民主政府。
5月22日改稱榆樹縣人民政府,隸于吉北專署。
1947年2月,劃出黑林、秀水區和大坡村,舒蘭縣劃出法特區成立榆南縣,隸于吉北專署。
1947年11月撤銷榆南縣,黑林、秀水、大坡復歸榆樹縣。
1948年6月22日,撤銷吉北專署,榆樹為吉林省直轄縣。
1955年12月,榆樹縣人民政府改稱為榆樹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7月3日,榆樹縣隸于吉林省懷德專署,10月6日,懷德專署改為公主嶺專署。
1958年10月23日,撤銷公主嶺專署,榆樹縣劃歸長春市轄。
1966年1月10日,劃歸德惠專署。
1968年7月26日,成立榆樹縣革命委員會。
1969年7月3日,撤銷德惠專署,改歸長春市轄。
1980年9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
1990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榆樹縣改為榆樹市(縣級市、省轄),由長春市代管。
2001年前,榆樹市設置16個鎮、21個鄉(1個民族鄉)、4個市區街道。
2001年,撤并7個鄉鎮。
全市設置16個鎮、14個鄉(1個民族鄉)、4個市區街道。
2005年,又撤并6個鄉鎮。
目前,全市轄長春五棵樹經濟開發區、環城工業集中區2個省級開發區,24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388個行政村、12個社區,全市戶籍人口119.5萬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常住人口83.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