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報》報社舊址位于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鎮馬欄村村西約400米的山梁上。
《關中報》是陜甘寧邊區關中分區黨委機關報。創刊于1940年4月12日,1950年4月終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關中報》是關中分區動員群眾、教育群眾、鼓舞軍民的陣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939年冬,正當關中分區廣大軍民努力把分區建設為抗日模范區之時,國民黨頑固派卻不斷挑起--摩擦,對陜甘寧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掀起了第一次--高潮。為了指導關中分區軍民建設邊區和進行反--、反摩擦斗爭,時任分委書記的習仲勛決定創辦分委的機關報,以利于堅持長期斗爭。《關中報》創刊時,報頭由習仲勛題寫。其后又由中共陜甘寧邊區中央局書記高崗題寫。創刊一周年時,毛主席欣然執筆為《關中報》提寫了報名。關中報社組成時,分委宣傳部長高仰云兼任社長,胡炎任主編。
《關中報》創刊于關中分委機關駐-莊村(1941年底隨分委機關遷往馬欄鎮)。開始為油印、4開兩版的周報。1944年9月,《部隊生活》與《關中報》合刊,改為五日刊、4開四版的石印報。此時報紙的發行量由400份增加到了800份左右,1945年時達到了1400多份。1945年7月,《關中報》又改為三日刊、兩版。抗日戰爭勝利后,還不定期地編發《時事要聞》,每期發行400份左右。1949年4月,中共關中地委改為中共三原地委,報社隨之遷至三原,1950年4月停刊。
《關中報》在其十年征程中,在關中分區黨政機關領導同志的共同關懷,新華社、解放日報、邊區群眾報記者站的大力協助,全體軍民的熱愛和支持下,結合各個時期黨的中心工作,辦得有聲有色,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良好口碑。群眾評價《關中報》是黨和人民的連心橋。
馬欄村:馬欄村現有310戶,1121人,其中回族53戶178人。總耕地面積1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36畝,林地10萬畝,山區天然草場4.2萬畝,人工草場2600畝,2008年人均收入2889元,村集體收入1.4萬元。 為了提升馬欄村新農村建設水平,徹底改變馬欄村落后面貌,在2009年舊改示范村建設工作中,以馬欄紅色經典旅游為平臺,以馬欄特色農業和良好的…… 馬欄村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