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東湖公園又稱棗莊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占地總面積980余畝,其中水面510畝,總投資2億元。
棗莊東湖公園主要景點有觀湖閣、文化墻、全民健身廣場、跨河大橋、迎賓廣場、湖心島、體育文化廣場等,其中湖閣項目是棗莊全民健身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中新區建設的亮點工程。觀湖閣在東湖公園北部主山上,是全民健身中心主體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600平方米,計劃投資760萬元,建筑高度35米,設計為三層觀景平臺,登閣可觀賞公園全貌。同時紐崔萊萬人健康跑活動每年有近萬名市民以棗莊東湖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為起跑點,是棗莊市全民健身月中規模最大的集體活動之一。觀湖閣東湖公園觀湖閣項目是棗莊全民健身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中新區建設的亮點工程。觀湖閣在東湖公園北部主山上,是全民健身中心主體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為3600平方米,計劃投資760萬元,建筑高度35米,設計為三層觀景平臺,登閣可觀賞公園全貌。文化墻
三面文化墻分別是位于東廣場的歷史文化墻,位于體育活動區的體育文化墻和位于西北景區的四季文化墻。其中,歷史文化墻長達56米,分為“棗莊以及市中區的歷史文化名人”、“棗莊近代工業”和“以鐵道游擊隊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三個部分,向人們展示市中區厚重的歷史文化。體育文化墻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展現體育競技和群眾體育活動。四季文化墻以二十四節氣為主要內容,向人們展現一幅四季變化的優美畫卷。
全民健身廣場
棗莊全民健身中心分為東西南北四入口,東入口——全民健身廣場是公園的最大--廣場,位于文化路與西昌路之間。廣場鋪裝面積1.8萬平方米,可容納3萬余人。廣場兩側為銀杏、香樟樹陣,林下休閑幽靜,中間為旱噴廣場,用玻璃鋪裝的玻光泉為市民提供了與泉水近距離接觸的親水感覺。
正前方是歷史文化墻,長56.36米,寬3.27米,浮雕材質為平度灰花崗巖,主要展示棗莊歷代先賢、中興工業文化、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雕塑集文化、教育、軍事、地理、經濟、歷史風貌于一身,向人們充分展示了厚重的棗莊歷史文化,呈現出史詩般的宏偉效果。
歷史文化墻展示的棗莊歷代先賢有墨子、荀子、造車鼻祖奚仲、戰國的毛遂、“鑿壁偷光”的匡衡、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清代知縣王鼎銘,增添了雕塑的文化內容。
距廣場西側60米的水面,設計了大型音樂景觀噴泉和水幕電影,主噴泉最高可噴射130米,伴隨著由平靜到激昂的節奏,從活潑的跳泉到激昂的噴泉,美麗的畫面將水廣場表現的淋漓盡致,成為棗莊全民健身中心的標志性視覺焦點。
全民健身廣場周圍種植的植物以桂花為主,左右兩側為桂花園。
跨河大橋
文化西路跨河大橋跨度46米,為五孔設計,橋的東西兩孔修建了行車道,將文化西路南北兩側景觀連為一體,游人可穿過橋洞去觀賞文化西路南側的小湖景觀。
迎賓廣場
廣場前側擺放了6盞迎賓燈,中間的這棵古槐已有300多年的樹齡,北側為朵泉,噴出的水花形似盛開的花朵,兩側種植的植被為紅葉石楠。
廣場兩側環繞了10盞廣場燈,華燈初上,廣場燈絢爛奪目,為迎賓廣場營造出溫馨浪漫的湖濱夜色。樹陣下的大理石坐凳可供游人坐觀湖光美景。
湖心島
該島占地20余畝,中間的觀賞石高12.6米,形似奔牛雄獅。該島醉臥于形如中國版圖的湖中,宛如雄雞報曉,夜晚燈光映照,狀如明珠疊翠,使湖面疏密合理,遠近有度。
連通湖心島的曲橋,蜿蜒曲折,橋下荷花爛漫,環島營造生態濕地,蘆葦彌嶂,百鳥飛翔,是具有江北水鄉韻味的生態景觀島。
體育文化廣場
面前是一處弧形景觀為體育文化墻,長32.51米,寬2.8米,雕塑選用的是紅砂巖。體育文化墻采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對比手法,反映了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體育——太極拳、太極劍、秧歌舞、交際舞、拔河等,以及揚國威、振民心、挑戰人類生命極限的競技項目——射擊、跳水、舉重、游泳、速滑、乒乓球、跨欄。背面的內容為歷屆夏季奧運會舉辦時間和舉辦城市以及會徽和金牌,使觀者在欣賞雕塑的同時增長奧運知識。
前方沿湖的是陽光沙灘,這里陽光充足,湖水蕩漾,可以舉行沙灘排球比賽,沙灘背景是郁郁蔥蔥的各色植物,置七八塊巨石,仿佛置身天涯海角。
休閑廣場
位于全民健身中心的西入口——休閑廣場,與市中新區行政中心相連接。是由圓形舞臺、花壇、旗壇等建筑組成,采用下沉式的建筑風格,可作為商業宣傳及城市節日慶典的表演區,也是市民休憩的理想場所。這個廣場的-主要種植芙蓉樹,又名“芙蓉園”。
往前是民俗文化墻浮雕,借助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表現棗莊本地各個節氣的風俗民情,浮雕長21.75米,寬1.82米,材質選用的是綠砂巖。
文化墻圍起來的是戲水池和水幕墻,水從墻上流下,形成一幅漂亮的水幕,然后順著階梯流入下面的水系中。
齊村支流橋
前方是齊村支流環湖路橋,橋下就是正在建設中的城市人工濕地工程,以“大水面、大綠地、多島嶼、多蘆葦環繞、多文化元素配置”為特色,打通水脈,引水入城,以水文化凸顯城市個性,彰顯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位。
行駛在公園北側的環湖路上,這里是一處景觀墻,透空影墻后面種植竹林,配以杜鵑、紅楓等花木,形成“竹影入畫”的景觀,帶給我們蘇州園林式的美感。
左側是公園的主山,也是全民健身中心的制高點,山頂距離水面10米。山頂正在建設中的高35米的觀湖閣,是突出古典符號的現代風格建筑,具有獨特性、地標性和可經營性,在其下面結合地形設計了1000平方米的地下室,作為城市規劃展廳。觀湖閣前是大型瀑布,氣勢磅礴,代表市中發展氣勢宏大,匯入大江大海之雄壯,與山體綠化、流光溢彩的燈光、霧氣升騰的疊瀑融于一體,恍如人間仙境。
右前方的水面上是三個標志性的水上雕塑,形成三壇映月的景觀效果。
秧歌廣場
全民健身中心的北入口——,全民健身秧歌廣場,選用多種顏色的塑膠材料進行鋪裝,是一個占地1000平方米的圓形場地。場地兩側以種植玉蘭花為主,形成獨具特色的玉蘭園。
園內植物
公園內植物種類豐富,包括木犀科、豆科、松科等20個科的近400種植物。起到了維持碳氧平衡、增加空氣濕度、涵養水源、吸收毒物、殺滅病菌、降低“熱島效應”的危害等生態效益。白蠟、白皮松、紅花刺槐、香樟等喬木2889株,竹子2148株,茶梅1250株。 日本晚櫻、紫葉李、雞爪槭、桂花、櫻桃、木瓜海棠和龍爪槐 等,進一步突出了公園東入口的綠化景觀;北廣場附近通過栽植紅玉蘭、白玉蘭、紫玉蘭和廣玉蘭等樹種,形成了以玉蘭為主的北部玉蘭園;主山瀑布附近補植30余株大規格木瓜、枇杷和大桂花等,形成了以木瓜為主的特色片區;園內主干道紅色瀝青路和環湖路兩側通過補植濕地松、雪松、女貞等高大喬木和紫葉李、紅楓、日本晚櫻、連翹、木瓜海棠、榆葉梅等,進一步豐富了景觀季相變化,逐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