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水產良種場地處風景秀麗的洪澤湖東岸,淮河入海水道樞紐二河閘西側,距洪澤縣城10公里。1985年洪澤湖行政區域劃分時,洪澤縣委、縣政府和縣水產局超前規劃,由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援華2633工程項目,從西順河鎮征地1659畝后經農業部、省、市、縣等多方投資擴建的一個國有水產良種場。屬農林場圃性質,系縣水產局下屬單位。1999年12月被原江蘇省水產局批準為省級方正銀鯽、興國紅鯉水產良種場,2001年又被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批準為“洪澤湖養殖科學試驗場”和“洪澤湖放流苗種基地”。2002年5月掛牌建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洪澤水產良種引種繁育中心,2006年2月被農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全場現有養殖水面880畝,有魚苗人工繁殖設施一套,有設施化育苗及成品養殖多功能溫控溫室3680m2和600 m2日光能溫室各一座。場內基礎設施、生產設施和親魚保存量處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每年可為社會提供“四大家魚”等各類水產優良苗種10億多尾,其中異育銀鯽、斑點叉尾鮰苗種是本場的主打產品,并以其質量、信譽來贏得養殖者和消費者的信賴,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同時每年向洪澤湖放流魚種10萬公斤,常規魚夏花1000多萬尾和部分蟹苗,每年為洪澤湖區捕撈漁民和養殖戶增加收入近億元,社會效益非常顯著。同時,每年可產生經濟效益50余萬元。
該場將繼續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為技術后盾,力爭把良種場建成設施完善、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產品優質、環境優美、效益顯著的全國一流的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及水產良種繁育中心,建設成水產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示范、推廣、培訓和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成集生態養殖、設施化養殖和垂釣、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苗種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