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云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江蘇江陰長涇鎮人,女,名均犖,字超群,小名亞弟,又名韋亞君。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影協會員,上海影協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一、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
民國26年(1937年),其全家為了避戰亂而到上海。韋均犖最初在何氏照相館當開票員。民國29年(1940年)考入華光戲劇學校習話劇,繼人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學習,改用藝名上官云珠(當時的著名導演卜萬蒼為其取的藝名)。民國30年(1941年)開始演藝生涯,首演話劇《雷雨》(飾丫鬟四鳳)獲得成功,后進入電影行業,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香飄萬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臺姐妹》等。1952年,在全國第一屆優秀電影評比中,《烏鴉與麻雀》獲金質獎,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0"期間遭到-,因不堪忍受折磨于1968年11月23日凌晨3 時跳樓自殺。
上官云珠父親韋亞樵,母親金氏。韋均犖1936年輟學與當地富家二少爺張大炎(其兄張大烈)結婚,生一子張其堅。1943年離婚后上官云珠先后與姚克(生一女姚姚)、程述堯(生一子韋然)、賀路結婚。
陳復官著有長篇紀實文學《上官云珠》。
上官云珠40年代主演過《國色天香》、《黑衣盜》等影片。參加拍攝《亂世兒女》等片。1954年起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新中國成立后,參加拍攝《南島風云》、《今天我休息》等片。
上官云珠紀念館坐落在長涇鎮河北老街142號。坐北朝南,前店鋪,后住宅,已有約400多年歷史(原房屋是韋家從汪家買下的)。房屋系磚木結構樓房式,面寬三開間,三進兩層,合計350平方米,位于老街中段。上官云珠的父親當過塾師,開過小鋪,母親靠織布、賣布來維持全家生活。因父親經營不善,造成家境貧寒,賣掉小鋪去上海謀生。解放后1952年土改時,政府將韋家東二間從南到北三進沒收,產權屬地方房產部門所有,租給長涇供銷社開店使用,一直到上世紀 90年代初。西面一間一直是韋家韋秋粵之私家房產,韋家常年在外,該房委托長涇房管所代管,出租給長涇供銷社使用。
長涇鎮黨委、政府考慮到該房屋的價值,要充分發揮韋氏故居的作用,于是鎮黨委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將此房屋從江陰房管部門與韋氏私家房買下,進行恢復修繕,做上官云珠故居恢復啟動儀式,4月動工,10月修繕結束,11月籌備布館,于2007年4月30日上官云珠紀念館布置結束,11月9日正式開館。在開館儀式上,江陰市領導朱民陽、徐冬青、陳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影協主席吳貽弓,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劉子楓,著名劇作家黃宗江等一批老一輩電影藝術家,及上官云珠親屬代表出席了上官云珠紀念館開館儀式。著名導演謝晉、王家衛為紀念館開館送來了花籃。
現陳設布局為三廳二區:即瞻仰廳(底樓第一廳)前言、上官云珠生平檔案;影視廳(底樓中);展示廳第一部分是藝術旅程與銀幕形象(底樓中、二樓中間、二樓前西)、第二部分銀幕之外(二樓前中)、第三部分緬懷與追思(二樓前東);原上官云珠學習、居住區(二樓最后);紀念館的辦公、衛生區(底樓第二廳)。
在上官云珠故居,留下了她的上海影界同仁們的題詞。有吳貽弓的"江南明珠,上官云珠,兩顆明珠,共躍輝煌";有謝晉的"美麗長涇培育了上官云珠",有仲星火的"能不憶長涇";有秦怡的"長涇情誼深"等珍貴墨寶。
自上官云珠紀念館開館一年多時間以來,各地慕名而來的觀眾絡繹不絕,有中小學生、市民、文藝界朋友、作家、教師、商界、企業員工,以及旅居外地的長涇游子。廣大參觀者一睹一代影星風采,對長涇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牢記了人生格言:認認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
長涇鎮:長涇,故稱東舜城,江南古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記載史。全鎮面積5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6萬,下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長涇鎮隸屬江蘇省江陰市,位于長江三角洲蘇、錫、常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北依長江,南臨太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里四季分明、…… 長涇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