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平縣高堂鎮群星管區的大嶺山金光寺,自1989年以來重建,由吳楚君女居士為首辛苦籌資,住持釋弘廣等海內外善信鼎力捐款,辟山修路,削坡筑宇,殿堂眾多,規模宏偉,氣勢壯觀,引鶴泉清,為粵東梵宇新秀。
相傳在唐朝時建有金光庵,后湮。僅殘存墻壁。明初地理師“虱母仙”何野云來此相地,稱贊是風水寶地,并留下在附近“鯉魚上樹時下葬必出貴人”之話。自1989年起,由邑人吳楚君女居士等發下宏愿,在此重建大規模寺院。逐年辟山而建,今已頗具規模,為饒邑添一較有氣派的嶄新寺院。
寺坐西北向東南,依山而筑,總建筑面積已逾千平方米,總投資有超千萬元之巨。今已建成右邊準菩提殿(300余平方米)、左邊玉佛殿(200平方米)、后面兩側觀音殿(200平方米)、泰佛殿(150平方米)及辦公室、僧舍、齋堂等。觀音殿內奉泰式千手觀音銅像重3.4噸。準菩提殿大門豎有6支高大的雕刻精美的石龍柱,令人耳目一新。殿前擺一重達600公斤的鐵鑄大香爐,埕闊爐高,香煙裊裊。玉佛殿內供奉緬甸白玉佛,重達8噸,兩旁供文殊、普賢菩薩像。泰佛殿內奉一尊大型泰國佛像,配阿蘭、伽葉兩尊者,還有大鐘、大鼓。氣勢不凡,古色古香,裝飾華麗,十分迷人。
該寺有一奇,就是引鶴泉,也稱“嶺東第一泉”。1989年,重建開工而挖土筑殿時,先發現一塊高1米多、寬近米之石,酷似彌勒佛(已被加工后奉敬于彌勒殿內),后在石下發現兩口相距約2米之泉眼,充沛異常,且甘洌甜淡,不僅供飲用,更為取之不竭的工地用水,奇妙無比,遂筑成兩口井。人們因其北側有鶴山,接連福建也有若干似鶴之山,而名之“引鶴泉”。1995年,潮州市委-部副部長陳賢忠名之“嶺東第一泉”,并書刻成石碑豎立。
信息來源:潮州政府網
高堂鎮:高堂鎮位于縣城郊區,地域26.5平方公里,轄12個村委會,總人口2萬人。這里山川形勝,人文燦爛,物產、旅游資源豐富,名優物產多,自古以來以“高堂菜脯”聞名于世。高堂鎮公路四通八達:鎮內有寬暢的高堂大道貫穿并連接國道324線;汕汾高速公路在鎮區通過。水電資源豐富:有與省電網聯網運行供電,有850千瓦高堂水閘發電站,省級22萬伏輸變電站落在鎮區中;現有一座日供水…… 高堂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