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壽昌,清末北洋海軍愛國將領。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出洋總局肆業,旋隨容閎赴美國,與詹天佑等120人同為中國首批官派留美學生。光緒七年(1881年),沈壽昌奉調回國,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后至北洋海軍服役。光緒十五年(1889年),升署中軍左營都司,濟遠艦幫帶(副艦長)兼領大副。光緒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1894年7月25日),濟遠艦執行任務后返航,于朝鮮牙山口外豐島海域遭日本艦隊圍攻,甲午戰爭爆發。沈壽昌忠于職守,冒炮火立于望臺指揮發炮,擊傷日艦兩艘,戰斗酷烈時,望臺中炮,沈壽昌頭部被彈片擊中,當即陣亡,年僅32歲。沈壽昌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他視死如歸的英勇業績,永垂史冊。
地址:普陀區真南路500號(同濟大學滬西校區)
郵編:200331
電話:51030010
傳真:62506812
開放時間:8:00~16:00
公共交通:公交838路
沈壽昌(1863~1894),字清和,洋涇鎮人,自幼聰穎并有大志。年十二(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被選為出國留學的派遣幼童,入上海出洋總局學習,以優異成績赴美,在挪威大學學習理化。時清廷初創海軍,急需人才,清光緒七年(1881年)奉命回國,由北洋大臣李鴻章派往威遠艦實習,旋任二副,光緒十二年任濟遠艦大副。光緒十五年升署北洋海軍中軍左營都司,繼又升任濟遠艦幫…… 沈壽昌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