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靈武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寧夏北部靈武市境內,北依長城與陶樂縣和內蒙古鄂托克旗毗鄰。園區橫跨四個鄉鎮和一個街道辦事處,包括四個景區—恐龍化石遺址景區、水洞溝古文化遺址景區、長流水自然生態景區和靈武市休閑觀光旅游區。
該地質公園是一個以恐龍化石遺址、水洞溝古文化遺址和長流水原生態自然景觀為主體、多種地質遺跡配套齊全,自然資源良好、人文歷史厚重的地學科普園地。靈武恐龍化石的發現,填補了寧夏沒有恐龍化石的空白,為研究寧夏和西北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水洞溝古文化遺址向我們展現了三萬年前的古人類的生活場景,讓我們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黃河文化,為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提供了真實的依據,該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位于靈武市寧東鎮,西南距銀川市50公里,占地面積16.6平方公里。2004年由當地一回族青年發現,2005年4月,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與靈武市文物部門聯合進行首次發掘,至今共進行4次發掘,清理3個發掘面,挖掘出包括恐龍頭骨、牙齒、肩胛骨化石等8只恐龍化石個體,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其中一只恐龍化石骨骼關聯程度較好,占完整恐龍骨骼的61%。恐龍化石遺址2005年6月被公布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8月被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8月國土資源部批準為第五批國家地質公園。以巖溶地貌景觀及構造地質遺跡為特色公園內褶皺數量眾多,并以大型箱狀褶皺、復式褶皺為主。公園巖溶地貌景觀有峽谷、溶洞、絕壁、孤峰、峰叢、溶蝕洼地、巖溶豎井、石芽坪、漏斗群等。信息來源:南粵清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