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縣位于遼寧省東部,沈陽市、本溪市、撫順市區和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三市一區”接壤處,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4鎮4鄉,95個行政村,總人口10.9萬人,先后榮獲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全國食用菌產業化示范縣、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等稱號。
文化底蘊深厚。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成立興仁縣,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為撫順縣,為撫順縣有縣之始。撫順縣的歷史文化,神奇多彩。滿族文化,剪紙、地秧歌,意韻獨特。清前文化,薩爾滸大戰遺址留下了明清興亡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戰爭的印跡。紅色文化,楊靖宇將軍建立的三塊石游擊根據地,被譽為“遼東敵后的一盞明燈”。雷鋒文化,上百個文明實踐陣地、過萬名學雷鋒志愿者,鋪就全面振興的精神底色。
物產資源豐饒。擁有礦藏26種,其中素有“人參鐵”之稱的低磷、低硫鐵礦石儲量為1.8億噸。作為城郊縣,撫順縣致力于打造城市所需要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單片黑木耳、大果榛子和“撫順柞蠶”為國家地理標識保護認證產品。單片黑木耳是撫順縣農產品中的拳頭產品,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段左右,位居遼寧省第一。特色農產品豐富,是遼寧省寒富蘋果之鄉、柞蠶之鄉、單片黑木耳之鄉。
生態環境優美。山的氣質、水的情懷,造就了撫順縣人杰地靈、物華天寶。森林總面積171.08萬畝,森林覆蓋率70.1%,8個鄉鎮都是國家級生態鄉鎮,是遼東綠色經濟區九縣之一,遼寧省東部綠色生態屏障的門戶。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負氧離子含量高達6.5萬個/立方厘米,是享譽遼東的天然“大氧吧”,素有“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美譽。縱貫縣域南北的“撫金線”公路是全國最美鄉村路。縣域東北部的大伙房水庫,承載著為全省7座城市提供水源的重要功能,是遼寧省半數以上人口的“大水缸”。
產業特色鮮明。撫順縣依托自身資源優勢,不斷鞏固鐵礦采選業,深耕木制品加工業,提升特色農業和壯大生態旅游業,拓展循環經濟產業,產業基礎和經濟發展穩中加固、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