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杖子系清乾隆元年谷姓來此定居,盛產谷子,加工小米譽為“黃金米”,清朝宮中貢品而得名。
●地理位置
谷杖子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北緯41°。鄉政府所在地為谷杖子鄉本街。位于建昌縣東北部,東與娘娘廟鄉相連,南與玲瓏塔鄉接壤,西與喀左縣尤杖子鄉毗鄰,北靠朝陽縣瓦房子鎮。全鄉總面積100平方千米。
●政區沿革
1949年10月1日,谷杖子、毛杖子、娘娘廟統稱一個人民公社叫娘娘廟公社。1961年分公社,從娘娘廟公社分出,成立谷杖子人民公社,1984年建昌縣谷杖子人民公社改名為建昌縣谷杖子鄉人民政府。
●政區劃分
全鄉共分8個行政村,即:下甸子村、安杖子村、大腿蓬溝村、谷杖子村、吉杖子村、雹神廟村、包杖子村、尹杖子村。
●自然條件
以雹神廟嶺為分水嶺,形成中間高,南北低的地理特點,平均海拔300米。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境內坐落柏山山脈,屬山區丘陵地帶。境內主要山峰有柏山,坐落在該鄉北部,主峰海拔1020米。境內屬典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溫和,夏季炎熱,歷史最高溫度40.9℃,最低溫度達-27℃,正常年降雨量300-400毫米。由于境內山多谷深,有數十條季節河流,雹神廟嶺以南流水匯入谷杖子水庫,為六股河一支流,嶺北水系為小凌河源頭之一。全鄉境內地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有錳礦、鐵礦、鉛鋅銀礦等。錳礦在日偽時期就已開采,現在儲量依然豐富,鐵礦、鉛鋅銀礦都具備開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