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路溝因地處交通要塞,四通八達,又在兩條山脈中間的開闊地帶集屯而居,況戰略位置重要故而得名。
●地理位置
要路溝鄉位于建昌縣西部,距縣城五十公里,地處東經119°29′,北緯40°34′,東以石門子村張家灣屯為界與頭道營子鄉接壤,西以平方子村草碾屯、張臺子村山西屯為界與老大杖子鄉相鄰,南以石門子村東溝屯、于林森溝屯、田杖子村王杖子屯、河南村老虎溝屯、張臺子村老皇城分水為界與河北省青龍縣交界,北和西北以閆杖子尖山、歪桃山為界,分別和老大杖子鄉與魏家嶺鄉相接,南北最大長度15千米,東西最大跨度10千米,總面積104平方千米。
●政區沿革
乾隆三年(1738年)設塔子溝廳,治所凌源鎮轄今建昌縣,要路溝屬建昌管轄。1778年將塔子溝廳改為建昌縣,要路溝屬建昌管轄區。民國三年(1914年)統一全國區劃名稱,實行省縣制,縣以下設區牌,設牤牛營子巡檢廳,轄要路溝區。1933年—1957年,要路溝鄉分別歸凌南縣,喀左縣,建昌縣管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要路溝鄉。
●政區劃分
全鄉下轄張臺子、平方子、要路溝、吳坤杖子、河南、田杖子、天命寺、石門子、會河溝,閆杖子10個行政村。
●自然條件
由北向南逐漸寬闊,呈扇面形。西和西北群山環繞,河流交錯。北和東北地面起伏,丘陵相接,南和東南為大凌河西岸與西北緩坡相接的平原地帶。
要路溝鄉地處暖溫帶和溫帶之間,為半溫濕與干旱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8℃,最高35℃,最低-30℃。年積溫2800℃,年降雨量560毫米,無霜期160天。
要路溝鄉共有三條河流發源于此,其中省內以大凌河最為知名,河道在鄉內總長8.5千米。河北省的青龍河和省內的射鹿河均發源于此。全鄉地下水源豐富,水質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