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區位于大連市中部,東以不老街為界與西崗區接壤,北至南松路與甘井子區毗鄰,西至由家村鐵路線與高新技術園區相望,南臨黃海,境內地勢西高東低,馬欄河流經西部,全長15公里,向南于星海灣注入黃海。轄區面積48.3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9萬人、常住人口67萬人,下轄7個街道、94個社區,是大連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兩先區”戰略部署和對主城區的功能定位,沙河口區持續深化“兩區五片一灣線”空間布局,加快完善“二四三”產業體系,著力增強城區經濟實力,大力發展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把沙河口區建設成為創新活力、誠信和諧、智慧宜居的現代化城區。
近年來,沙河口區依托“兩區五片一灣線”加快布局“二四三”產業,謀劃儲備了130余個、總投資近1200億元的高質量產業項目。星海灣金融商務區匯聚百年人壽、恒力期貨、浦發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180余家,大商所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塑料、煤炭、鐵礦石期貨市場。西安路商業街日均客流量達30余萬人次,年均銷售額220億元,成為大連人氣最旺的核心商圈。黑石礁—星海灣—馬欄河灣線生態環境和服務功能全面升級,旅游休閑、文化藝術、水上運動等項目加快建設。冰山慧谷、和舍藝術工廠等項目成為老工業區向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轉型的成功案例。30個滬連合作項目簽約落戶。9個“飛地經濟”項目落地。外貿孵化基地累計孵化企業133家。商務樓宇(園區)達54棟,企業入駐率達84.4%。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5%,第三產業全口徑稅收貢獻率達85.3%。沙河口區積極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激發區域創新內生動力。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交通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新增3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眾創空間。在東北地區首次承辦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總決賽。區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被團中央授予全國示范性“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稱號。四年累計全社會研發投入約10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余家,28個企業項目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和資金支持。
2023年,沙河口區牢牢把握疫情防控轉段后工作主線,全力以赴拼經濟、穩增長,深耕空間布局,強化產業導入,著力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和后勁。
在產業發展方面。持續推動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星海灣金融功能增強,大商所實現化工板塊期貨期權工具全覆蓋,新引進太平人壽、開源證券等15家金融類企業,恒力、港信等4家期貨機構,中電私募、羌瑭星鴻2家基金公司,金融商務區集聚全市90%以上期貨機構資源,期貨產業龍頭作用更加突出。西安路商圈業態提升,中央大道打造吾悅廣場特色街區,寶泰旗艦坊引入高端品牌汽車全國首家新能源體驗店,商圈新增名品店63家、首店22家。組織“月月大活動、周周有促銷”等活動,推動消費提質擴容。長興里、西遇風情兩個小吃街獲評省級夜經濟示范街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旅游經濟全面恢復,舉辦“文旅促消費•城市嘉年華”系列活動,打造風箏節、龍舟賽等城市IP,完成黑石礁灣文化旅游休閑區一期建設,冰山慧谷及熊洞街分別獲評“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中國旅游創新示范案例”,我區榮獲“中國文旅融合創新典范區”稱號。
在項目建設方面,落實“賽馬”機制,強化調度督導,全年謀劃重點項目144個,新生成億元以上項目3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4個。建立“1+4”央地合作機制,深化同中車、華潤、中石油和鞍鋼集團等央企務實合作。中車軌道交通創新中心項目實現簽約,大機車老廠區完成凈地;會展一期改造項目前期工作高效推進;中石油大廈、臺山油庫形成盤活路徑。推進一批重點項目提速,市中心醫院綜合樓項目順利開工,麥花食品老廠區重啟改造,圣亞海洋世界建成小黃人主題樂園,大柴東北路項目竣工交付,宏拓商業綜合體完工待售,北方海洋數據應用中心建設步伐加快。積極申報政策資金,爭取中央直達資金2.97億元、專項債券5.6億元,完成重點民生項目政府投資計劃。
在招商引資方面,召開全區招商大會,建立招商工作機制,全年簽約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12個、增長35%,億元以上新項目42個、增長100%,落地億元以上項目22個、增長38%。強化產業精準招商,新增金融、商貿、科技、文旅產業項目73個,占總量65%,中邁科技、金達投資等一批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好的服務業企業落戶沙河口區。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盤活閑置面積5.76萬平方米,樓宇平均入住率達到86%,新增環球金融中心、羅斯福2個納稅“億元樓”,納稅“千萬元樓”增至12個。
在科技創新方面,全面啟動科技創新主城區建設,深入實施科技領軍企業打造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實現實體化運作,開展項目推介活動15場,發布重點科研成果30余項,精準對接科技供給與企業需求,獲評市科技成果轉化“優秀服務機構”。發揮創新平臺集群作用,新增2020雙創工坊、思科眾創空間2家市級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大連交通大學區塊鏈實驗室等13家被評為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我區作為全市唯一“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獲得省級督查激勵獎勵。籌備設立區政府引導母基金,為11家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6690萬元。全年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5.4億元,成交規模和質量全市領先?萍贾黧w加速培育。實施科技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6家、省級雛鷹企業10家,新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85家,銳格新能源獲評省級瞪羚企業。大勘院、大機車科研項目分別入選省、市“揭榜掛帥”項目,大連化物所、大連海洋大學等單位13個項目榮獲市級科技創新獎項,法施達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大連賽區)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一等獎。人才強區取得成效。強化區校院所合作,與大連海洋大學、遼寧師范大學簽訂戰略協議,推動32個共建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大連大學科技園建設初具規模。成立區科技創新載體聯盟,指導遼寧宏亞等13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完成備案。深入實施“興連英才計劃”,創新開展“才聚大連•智匯沙河口”專項行動,全面實施領軍人才培養和博士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引進高層次人才387人。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447件,商標存有量2.3萬件,位居全市前列。
在營商環境方面,加快推進“一網通辦”,全區申請類政務事項100%進廳上網,300項高頻事項即來即辦,“一件事一次辦”上線運行201項,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40%。優化“綜合窗口”建設,編制《辦事不找關系指南》,設立13個“清風遼寧政務窗口”,94個便民服務站實現社區全覆蓋。優化企業服務環境。建立重點企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首席服務官機制”獲評全國政務服務軟實力提升案例。出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全力解決民企訴求,申請專項資金清償企業賬款,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發揮區屬國企作用,落實小微企業租金減免1044萬元,助力11家企業發放擔保貸款2996萬元。全區新登記經營主體1.2萬戶,同比增長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