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子鎮位于東經120°52′北緯41°17′.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0公里,東隔細河與瓦子裕鎮相望,南與九道嶺鎮接壤,西界北票市常河子鄉,小塔子鄉,北與阜新市清河門區相鄰。全鎮總人口2.4萬人,以漢族為主,有滿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耕地面積8.6萬畝。
自然地理
高臺子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境內有青山旅游度假村。南部、西部、和北部多丘陵,東部地勢平坦,土壤主要為棕壤。境內清河,柳河溝河屬大凌河流域。水庫有青山水庫。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180.9平方公里,14個行政村,70個自然屯。
歷史沿革
1931年偽滿洲國時期高臺子屬義縣羅家屯公所;1948年高臺子屬北阜義縣9區(清河門);1949年高臺子屬義縣入區(羅家屯);1955年高臺子屬義縣新屯鄉,北磚城子鄉兩個鄉;1958年高臺子屬義縣鋼鐵公社北磚城子、新屯管理區;1961年高臺子屬義縣新屯公社,下轄20個大隊;1964年將新屯公社移駐高臺子,改名高臺子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稱為高臺子鄉;1985年改高臺子滿族錫伯族鄉;1995年更名高臺子鎮。
區位交通
境內有鐵路、公路、高速公路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人民政府駐地高臺子村。
物產資源
糧食作物以玉米、高粱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金礦石、鐵礦石、煤炭、硅石、膨潤土、花崗巖、玄武巖、腐殖酸等礦產儲量較大,特別是煤炭資源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經濟發展
農業
高臺子鎮農戶有悠久的養牛歷史和習慣,聞名遼西,是市、縣養牛第一鎮。2004年肉牛養殖在省內首批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我鎮內有輝山乳業養殖場3個,奶牛存欄量達15000頭,養殖戶奶牛存欄1000頭。全鎮有肉牛養殖專業村5個(藥王廟村、桑土營子村、北磚城子村、砬子山村、高臺子村),年肉牛存欄量共計達8000頭,飼養量2萬頭,全鎮共有專業大戶300多戶,肉牛養殖小區4個,養牛協會1個,養牛合作社4個,全鎮育肥出來的肉牛遠銷到北京、上海等地。
工業
目前,鎮規模以上企業有6家,年可創產值2億元。新上億元以上企業2家,其中一家正在籌建,建成后,預計年增加稅收可達3000萬元。鎮內有煤礦一家,年生產原煤9萬噸左右,有其他企業24家。
社會事業
新義鐵路過境,境內長15千米;錦阜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7千米。有線、無線電話覆蓋全鎮,通訊方便、快捷,農村電網改造已完成,電力充沛。
新修水泥硬化路面7.8公里,道路維修25公里,對北磚城子村、高柳線過水路面進行加固維修,打石籠18延長米,在臺子山村馬戶屯新修滲水井一個,管道12米。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為桑土營子村、清河城子村、舊陵村、舊陵小學安裝了自來水,讓小學師生和老百姓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落實大田保險面積8.1萬畝。今年遇到嚴重旱災,全鎮近6000戶農民將獲得保險公司理賠,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為13戶危房戶維修和12戶危房戶翻建提供資金補助共18.5萬元。完成全鎮重度殘疾人二項補貼政策的落實,為全鎮3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投入資金9萬元。為4戶貧困殘疾人的危房險房進行了改造,改造資金6萬元。為我鎮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殘疾學生申請資助13人,每人每學年1000元。新建了社區圖書室,為村上發放圖書5000冊,發放書柜7個。成功舉辦了“幸福鄉村行、宜州好聲音”歌詠大賽,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新建文化廣場3個,新建建道德義縣及廉政文化墻4處,加大村屯環境整治力度,新建垃圾池278個,垃圾堆放場5處,垃圾填埋場3處,修建邊溝6.5公里,新安裝太陽能路燈60余盞,栽植金葉榆、柳樹等路樹1萬余株,全鎮配備專職保潔員60名。婦女創業小額貼息貸款,為223戶養殖戶爭取創業貸款1773萬元,全鎮年增加牛飼養量4000頭,養殖戶增收1000余萬元。投資30萬元,實施了中心小學、鄭家屯小學、舊陵小學三所學校的操場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