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地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大花園建設總體部署,大力開展新一輪“一村萬樹”行動,推進鄉村綠化美化,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弘揚森林生態文化,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浙江省新一輪“一村萬樹”示范村建設驗收辦法》,經組織驗收,現對2021年度建成的266個“浙江省‘一村萬樹’示范村”名單予以公布。 |
湖塘街道香林村位于紹興縣西南部,全村590戶,人口1800余人,現有耕地620畝,山林5300畝,是一個山區村。本村村級經常性收入100多萬元,人均收入1萬余元。 近年來,本村按照“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要求,致力于“物質、精神、政治、生態”四個文明建設。特別是近三年來,該村投入50余萬元,對村內道路進行了硬化,總硬化面積13000余平方;投資20萬元,新建300噸水池一只,并對全村自來水進行……。 |
九鼎村概況(一)村情簡介我們安昌鎮九鼎村地處安昌鎮西北部,東鄰盛陵村,南接錢清鎮蜀風村,西與杭州市蕭山區瓜瀝鎮低田畈接壤,北界蕭山區瓜瀝鎮明朗、黃公婁村,下轄九墩、湖鼎、西洋畈三個自然村,村域面積3.67平方公里。全村現有農戶1076戶, 人口3582人,23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223畝。2012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2億元,村級年收入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30元。先后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
寶善橋村位于馬鞍鎮中心,東與童家塔村相鄰,南與袍江工業區一山之隔,西連寺橋村,北靠蕭山區益農鎮,鎮政府所在地村,地理位置優越,離紹興市區僅21公里。2003年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寶善橋村由原園駕橋、南周坂、章村、馬鞍四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現有總戶數938戶,總人口2821人,總面積2.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132畝,山林562畝,水域面積120畝,全村共有13個村民小組,0黨員91名,分設3個……。 |
西蜀阜村位于紹興縣華舍街道西部,329國道與稽山路交叉處,東至蜀阜村,西鄰大西莊村,南依柯西工業華舍園區,環境整潔,東接稽山路,北接329國道杭甬運河,出行便利。地域面積1.5平方公里,分為5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457人,共508戶,外來人口2680人。全村擁有固定資產2000余萬元,年可支配收入27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6542元,黨總支部一個,黨員71名。村內設有醫療站,老年活動室,農民公……。 |
展望村位于楊汛橋鎮南部,村域面積約2.22平方公里。東與橫山村相隔;南與江桃村為界;西與麒麟村相望;北與楊江村毗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展望村由兩個行政村(展望、廟上)2003年5月合并而成。2015年,村總戶數897戶,總人口3523人,耕地面積780畝,林地面積1244畝,水域面積280畝,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06.57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1566元。2015年底,全村共有黨員163名,建黨積極……。 |
由呂姓定居建村,村中有河埠,名呂家埠,以埠名村。1957年由勤建、群力、三合、建國,合力5個初級社合并為民主高級社。由新光、凡榮、勝利、光裕、新興、合心6個初級社合并為新聯高級社,由勤裕、勤增、塘裕、雙墩頭4個初級社合并為雙村高級社。1958年為民主、雙村、新聯生產隊,1983為裕豐、西家、新塘、趙村、東家村民委員會,2006年4月行政村規模調整,五村合并為呂家埠村,并成立呂家埠村村民委員會。呂家……。 |
2006年由凌江、橫江兩村合并,各取一字,取名為凌江。1956年為凌江、橫江高級社;1958年為凌江、橫江生產隊;1961年為凌江、橫江大隊;1983年為凌江、橫江村村民委員會,2006年4月凌江、橫江兩村組建為凌江村。凌江村……。 |
東山村地處曹娥江東畔,由董家山、甲仗、方弄、姥山、橫汀5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047戶人家,常住人口3100人,地域面積7.8平方公里,有糧田耕作面積3600畝,旱地面積450畝,生態山林面積13000畝,河道、排澇中心渠4500米。村設立黨總支,下設2個支部,有黨員128人,其中正式黨員125人,預備黨員3人。設立村民委員會,下設24個村民小組。村轄區內東山景區、東山湖在有序開發,個私企業13家,……。 |
越峰村位于牌頭鎮東面,全村567戶人數,人口1717人,1648畝水田和300多畝山地、旱地,家庭工業較少,有少量茶葉、花木、水果等,2003年土地整理后,成為地多人少的典型農業村。近幾年來村莊道路基本硬化,新建機耕路5條,約4000多米,三面光水泥溝道5處,約3000米左右,新建省千庫保安工程一個、市級飲水工程二個,越山寺風景旅游區一個、越山完小基地,對村民生活帶來變化。近幾年引進花木基地一個,……。 |
李村二村位于浣東街道北部,五一公路、浣東大道穿村而過,交通便捷。沿五一公路往東可至盛兆塢三村,往西可至李村一村,沿浣東大道往南可至湯家店村至紹諸高速入口,北倚群山,自然環境優美。李村二村由寺塢、李宜、李三三村行政撤并而成,區域面積3.62平方公里,現有全村總戶數604戶,人口1621人。李村二村擁有市級規模企業5家,私營企業67家,個體經濟類型以繡花機制造產業為主,現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囊括了……。 |
宋時,王氏祖先遷入沙灘居住,稱村名為王沙溪。原為王沙溪鄉政府駐地。1950年,為王沙溪村,屬正源鄉;1956年,為王沙溪高級社,屬同山鄉;1961年為王沙溪大隊,屬同山公社;1983年,為王沙溪村,屬王沙溪鄉;1992年5月,為王沙溪村,屬同山鎮。王沙溪村……。 |
丁徐村由丁家、徐家湖二個自然村組成部分,村區域面積3.0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911人,戶數719戶,9個村民小組,8名村二委人員和50名村民代表組成。全村共有5個黨小組,82名黨員。水田1061畝,旱地115畝,經濟結構以種植水稻、個體紡織為主。2014年度人均純收入22457元,村集體收入95萬元、。曾獲得諸暨市衛生村、諸暨市生態村、諸暨市文明村等榮譽。……。 |
十二都村位于應店街鎮東南部,地處十諸線與杭金線交匯處,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由堂樓下、前十、莊院、三村合并而成,區域面積8.89平方公里,現有總戶數1683戶,總人口4560人,現分為17個村民小組,黨員134人,村民代表49人。現有水田2996.4余畝,旱地399畝,山林面積9302畝。村現有農貿市場、郵局、銀行、工業園區、農家樂等設施,村內主要以個體紡織作為主要經濟來源,2014年集體經濟總收入……。 |
原來有前后兩村,后來逐漸連成一片,因為前村大于后村,為有利于諸百姓人民團結,遂改稱前村。1949年成立前村大隊,1956年組織前村高級社,1958年為前村生產隊,1961年起為前村大隊,2007年行政并村后叫前村。前村村……。 |
因村子北倚黌山(也叫彩屏山),院即家院,故名黌院。后舍繁就簡,遂稱王院。1949年與九里盤成立王院農會;1956年聯合組織勝聯農業社;1958年單獨為勝聯生產隊;1961年起建立王院大隊;2007年,由原王院村與鄭岙、泄頭、小雅、華坪、安陽培、金鉤、水門口、九里盤等九個村合并為現今的王院行政村。王院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