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收合格并公示無異議,省綠化委員會、省林業局,決定命名邵武市大埠崗鎮等31個鄉鎮為“福建省森林鄉鎮”,命名南平市延平區西芹鎮高坪村等100個村莊為“福建省森林村莊” |
【鎮區建設扎實推進】兩年來,長坑鄉將鎮區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學府路完成征地23.6畝,拆遷民居32幢、面積5142平方米,建設商住房31幢255間;投資65萬元,砌筑排洪溝650米。長鳳路建設有序推進,新建13幢52間。茶葉市場和十八階完成征地70.3畝。【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兩年來,長坑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致力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籌集資金95萬元,完成云二、祥泉5.6公里道路硬化,全鄉村……。 |
一都鎮位于永春縣最西部,離縣城九十六公里,東經117°48′,北緯25°27′。東鄰橫口鄉、下洋鎮,西與漳平市象湖鎮毗鄰,南與安溪縣劍斗鎮、桃舟鄉交界,北與大田縣吳山鄉、謝洋鄉接壤,是三市四縣七鄉鎮的結合部。總面積191平方公里,是永春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地處戴云山脈的延伸部分,層巒疊嶂。主要山峰45座,以陳斗岐為最高,海拔1344.2米。土地肥沃,適宜林木生產,植被覆蓋較好。溪澗遍布,主要溪流一都……。 |
赤水鎮位于德化縣城西北部,鎮人民政府所在地——赤水街,海拔970米,距縣城33公里。全鎮土地總面積90.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038.42畝;設14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有59個自然村,114個村民小組,1999年末人口1.709萬人,農村勞動力總數6929人。 宋明時代,赤水屬集賢鄉新化里,清代分屬湯泉里和新化里,民國時期為赤水鄉。建國后,1950年赤水設立第五區公所,1956年8月……。 |
向陽位于我市東北部,與永春、仙游交界,總面積68.45km2,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1.41萬人,7個行政村分別為卓厝村(4313人)、向陽村(1448人)、郭田村(1605人)、馬跡村(2425人)、杏田村(1726人)、旗星村(1491人)、坑頭村(1095人)。全鄉鄉直鄉辦單位13個,其中有4個鄉辦單位,即2個鄉辦林場(海山、坂美)、1個建材公司、1個五臺樂山旅游區管委會,另有9個鄉直單位,分……。 |
浦田縣轄鎮。1958年建常太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面積201平方公里,人口4萬。通公路。轄常太、松峰、照車、利車、東太、東青、山門、汀洋、候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馬院、黨城、頂坑、內東坪、外東坪、過溪、下莒、埔頭、溪南、溪北、山坑、南川、洋邊、長基、嶺下28個村委會。農業主產水稻、水果、食用菌,為莆田最大的枇杷生產基地。鄉鎮工業有水電、食品加工。.……。 |
“南嶺”取下嶺的主要村莊南厝和下嶺中的各一個字定名。唐宋時期分屬感德鄉方成里、新安里,清屬海口鎮,民國屬海口區。1950年屬第二區。1955年屬城頭區,1958年屬海口人民公社。1961年屬城頭人民公社。1981年成立南嶺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9年經省人民政府廳批準,改鄉為鎮,轄梨洞、文祚、吉嵐、上嶺、南嶺、西溪、馬斜、大山八個村委會,延續至今。福清市轄鄉。1981年置南嶺公社,1……。 |
閩清縣轄鄉。1961年置下祝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3公里。面積80.1平方公里,人口1.9萬。轄下祝、后峰、蘭口、杉村、池樓、長新、堡頂、箬洋、翁山頭、梧洋、羅山、后嶺、洋頭、洋尾、過山洋、三洋、前洋、源溪、洋邊、渡塘、汶洋、鄒洋2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稻谷、紅薯,盛產茶葉、竹木。.……。 |
霍口畬族鄉位于羅源縣西南部,離縣城30公里,距福州63公里,東連飛竹,西鄰閩候,南接連江、晉安,北靠古田,處于“四縣一區”結合部。霍口畬族鄉成立于1984年,全鄉面積198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其中8個少數民族村),125個自然村,總戶數5291戶,人口20336人,其中畬族人口5013人,占總人口的24.6%,是福州市僅有的兩個民族鄉之一。 霍口地處敖江上游,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 |
位于永泰縣西南部,地處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閩清五縣的結合部,距縣城56公里,203、103的省道貫穿境內,是永泰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總面積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2.43公頃,林地面積2.18萬公頃;果樹面積2.8萬公頃,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26萬。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86.3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08元。該鎮是全縣李果生產地,現有……。 |
福安市轄鄉。1958年設穆陽公社,1984年建穆云畬族鄉。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30公里。面積116.8平方公里,人口2.5萬。轄桂林、洋坪、燕科、虎頭、溪塔、高嶺、黃儒、上洋、玉林、雙溪、南山、咸福、蟾溪、龜鳳、外壟、外洋、外厝、下村、上村、里樓、溫巖、燕坑、嶺坑、橋溪、貴洋、王樓、梨田、下逢、翁洋、科后、隆坪、中岙、竹州山33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軋鋼廠。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水蜜桃、茶葉、竹木……。 |
福鼎市轄鄉。1958年設硤門公社,1987年改鄉,1993年改硤門畬族鄉。位于市境南部,東南臨東海,距市府30.5公里。面積57.7平方公里,人口1.7萬。省道沙呂段過境。轄硤門、東稼、柏洋、斗門頭、秦石、漁井、青嶼頭、瑞云、青灣9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稻谷、薯類、小麥,兼產黃豆、蔬菜、茶葉,水產有黃魚、墨魚、帶魚、牡蠣、紫菜,硤門是福鼎市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名勝古跡有瑞云寺。.……。 |
下黨鄉位于壽寧縣西部,東近托溪、芹洋,南靠平溪,西鄰政和,北接浙江省慶元縣。全鄉有9個村委會,51個自然村,1310戶,6995人。全鄉總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林地8.5萬畝,耕地面積7176畝,茶園2500畝。海拔300—1045米(鄉政府所在地410米),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6.9℃,年平均降雨量1514mm,山高、林廣、田少、人口密度小,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是寧德地區四個特困……。 |
黃田鎮位于閩江中游北岸、古田縣西南部,是水口水電站庫區新鎮。全鎮面積212平方公里,轄18個村(居),人口28300人。1993年,經寧德地委、行署批準成立閩東黃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7.32億元,增長18%;其中工業總產值4.92億元,增長20%;財政收入550萬元,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4358元,增長5%。根據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