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衛生村評審與監督管理辦法(2016版)》和省功勛榮譽表彰工作領導小組《關于省衛生健康委2023年度創建示范申報項目的復函》精神,省愛衛辦在各市愛衛辦推薦上報的2023年度省衛生村基礎上,經審核、抽查、公示,決定對寧波市海曙區石碶街道櫟社村等999個村命名為浙江省衛生村;對杭州市上城區九堡街道宣家埠村等3529個村復審確認為浙江省衛生村。 |
地處山岙,村中有溪,均分東、西岸兩個小地名。村委會駐地西岸。1949年屬街路鄉,稱均岙村。1958年公社化后稱均岙大隊。1984年置均岙村委會,屬浦西鄉。1992年6月劃并碧山鎮,稱碧山鎮均岙村委會,屬碧山鄉。1992年碧山鄉撤鄉建碧山鎮。2011年并入陶山鎮至今。均岙村……。 |
花園底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城區西北16公里處,縣道瑞湖公路穿村而過。村委會駐地花園底。全村常住人口422戶,1710人,耕地總面積412畝,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2萬元。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28元。社會穩定,經濟穩步發展,村集體資產500萬元。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3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936元。全村黨員57人,村兩委成員11人。近年來花園底村結合實際及利用自身優勢,村集體經濟飛速發展,村……。 |
是林溪的源頭之一,又是林姓始居,故名林源村,村委會駐地林源。解放前建設時同上甲合并為東源鄉第6村。1956年分為潘源、林東、永勝三個農業社,合作化時從東源鄉第6村分出成立林源。1961改為林溪公社林源大隊。1984改置林源村委會,屬林溪鄉。2011年撤銷林溪鄉,隨鄉并入湖嶺鎮。2015年屬林川鎮至今。2019年撤銷林川鎮林源村、上甲村等2個村民委員會,將其管轄區域合并,設立林源村民委員會。小林源村……。 |
陡門村位于陡門鄉東北部,共有469戶,1578人,21個村民小組,黨員44人,低保戶13戶37人,特困戶44戶154人。全村耕地面積842畝,生態公益林3849畝。陡門村四面群山環繞,風光秀美,建村歷史悠久,具有眾多古跡。相傳古代樂清瑤岙女嫌山區無河可劃龍舟,不愿與陳氏通婚,村民為迎合新娘心愿,特地在村澗中筑造陡門,積水成湖,每年端午照常游劃龍舟。現今水口陡門閘遺址尚在,村名因此而得!。 |
村處山岙之麓,村臨一河。1949年5月稱渭石鄉河岙行政村;1956年峙口鄉河岙農業社;1958年稱上塘公社峙口管理區河岙生產大隊;1961年稱峙口公社河岙生產大隊;1984年稱峙口鄉河岙村民委員會;2001年7月稱上塘鎮河岙村民委員會;2011年4月稱東城街道河岙村委會,一直沿用至今。河岙村……。 |
黃嶼村位于上塘鎮南部,面積約3平方公里,全村分布東西兩佯,坐落在仙清線東、西兩面,擁有1018戶,3650人口,其中勞動數2300,外出勞動數700人,全村黨員69人,村民代表63人,農民人均收入5600元,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農田1200余畝。 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好,特色農業潛力巨大,形成了以黃嶼菜頭為名,建立黃嶼蔬菜基地。全村現有蔬菜大棚10畝,種植蔬菜面積300余畝,全村農業收入170萬!。 |
中興位于上塘縣城的西面,東靠中塘洋,西與應山村相鄰,北與中西村相接。交通方便,距縣城1公里。中興村是上塘縣城的周邊,全村467戶共1675人,村民主要以種植傳統農作物水稻、特種水果、茶葉和生豬家禽養殖業,青年村民多為外出務工經商。外出勞動力占總人口42%,現有耕面積426.6畝。主要農產品有“中塘鴨”、“中塘蛋”、“大棚蔬菜”。……。 |
阮家降村位于上塘的北部,東與沙頭相望,南與上塘東山下村相鄰,西與十二盤村為鄰,北與下竂鄉相接。交通方便,距縣城12公里。全村350戶、1200多人,全村現有土地面積為0.45畝,人均耕地0.45畝。全村有五個自然村,村民分居在小溪兩岸。主要經濟收入靠青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經商,在家以畜牧業為主。全村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宜人居住。……。 |
村后山有礦,明朝萬歷年間在此開礦煉銀,故名。1949年5月稱泰石鄉銀場行政村;1950年6月稱下寮鄉銀場行政村;1958年7月稱上塘公社下寮管理區銀場生產大隊;1961年稱下寮公社銀場生產大隊;1984年4月稱下寮鄉銀場村民委員會;2011年4月稱北城街道銀場村民委員會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山坪村,并入銀場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銀場村地處山區,位于永嘉縣下寮鄉西部,東至江山村、南至上塘鎮……。 |
十八壟村是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烏牛街道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330324008220。 |
白沙村位于橋頭鎮西部,49省道沿線,東與外洋頭村為鄰,北與青田縣溫溪鎮鄰接,是橋頭鎮的西大門;全村799戶,2795人口,多為農業戶口,外來人員26人。有水田598畝、旱地307畝、山場9648畝。人均耕地0。32畝。村中大部分青壯年以經商為業。村中有大小企業5家。200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
村民多金姓,由岙底村分出,故名。1949年屬橋頭鄉窯底行政村;1958年屬永臨公社橋頭管理區窯底生產大隊;1961年分設稱橋頭公社金窯生產大隊;1981年稱橋頭鎮金窯生產大隊;1984年稱橋頭鎮金窯村民委員會;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金窯村、溪西村,設立金窯村村民委員會,一直沿用至今。金窯村位于橋頭鎮南部,離鎮區2。1公里。南與窯底村為鄰,北與溪西村為鄰;全村4371戶,1300人口,多為農業……。 |
林福村位于橋頭鎮南部,49省道沿線,東與林下村為鄰,西與鬧水坑村為鄰。全村739戶2586人口,外來人中79人,多為農業戶口?偢孛娣e850畝,其中水田675畝,旱地175畝,人均耕地0.32畝,山場面積2711畝,村中大部分青壯年以經商為業。村中有大小企業17家。200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9250元!。 |
梅岙村基本情況梅岙村屬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管轄,位于溫州西北方向,甌江北岸,東距工業重鎮甌北五公里,西距商品名鎮橋頭七公里,北與縣城上塘鎮一山之隔,南與鹿城隔甌江。1983年10月前,甌江大橋未通東時,104和330兩條國道在我村內交匯,南渡至溫州,距市區15公里。1992年撤鄉并鎮前,我村為梅岙鄉政府所在地,現今距鎮政府7公里,金麗溫高速公路和49省道交叉貫穿我村,高速公路在我村設立了互通出口,水……。 |
寓意強大振興,故名。2019年5月村規模調整撤銷霞岙村、徐山村、中央山村,設立強振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強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