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原稱鰲魚洲,民國時和安祉、石山腳、外視等村合設安樂行政村,1958年建社時以“安樂永和”意取名。 |
六合指雙井塘、雞公山、三灣井、燕子村、黃泥塘、黃泥塘、蓮魚塘六個自然村莊。 |
傳平崗頭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城郊彰家村尹姓人始遷建,因村建在平頂土崗上頭,故名。 |
傳四所為清代四次屯兵之所,故名。 |
因村后山嶺背綠,遠眺如龍,故名。 |
大廣塘,傳清順治年間(1644-1661)由周姓人從湖南零陵縣火燒橋遷此始建,因當地有一張面積廣大的水塘,故名。 |
文塘原名鮑家,明洪武六年(1373)由浙江青田縣城田鮑姓人始遷建,鮑家有人中舉出文人后,以村中水塘改名文塘。 |
以最大自然村江子埠的“江”字,寓意“前途光明”,故名。 |
大塘,傳清順治年間(1644-1661)鳳凰石沖唐姓人遷建,因當地有一張大水塘,故名。 |
太平原稱茅坪,明崇禎二年(1629)由劉、周二姓人遷建,因當地原是一.片茅草坪,故名。 |
聚賢洞,傳明末由蔣姓人從永歲石崗遷建,因村旁多巖洞,為賢才聚集之地,故名。 |
白巖,傳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上洛村唐姓人始遷建,因村后山嶺巖石呈白色,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