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街道所在地為原長嶺鎮的長盛路社區而得名。取長久興盛之意。 |
位于原長嶺鎮永治街社區內而得名。取長治久安之意。 |
因該街道有長興路社區、長久路社區,各取一字,命名為長久。取“長久興旺”之意。 |
有蒙古人叫胡長嶺的于此地開店,稱長嶺子店,遂成屯名,后簡稱長嶺子。 |
因鎮政府駐地太平川而得名。據說很久以前,因為這里四周沙丘環繞,中間地勢低洼,下雨滿街流水,晴天氣候干燥,所以取名叫大干州。當地還流傳一首民謠:提起大干州,十年九不收。缺吃又少穿。家家犯憂愁。白天土匪搶,夜晚賊盜偷。禍亂無人問,苦難何時休。后來有個風水先生說:“這里的天災人禍,是因大干州名字不好!”一些群眾被他迷感,請他給改個名字。他想了半天說:“還是這三個字,只是把“州”字的三點,挪給“大”字一點,變成太,挪給“干”字兩點變成平,“州”字去了三點,就剩下川字了。就叫太平川吧!”另有一說: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太平川一帶始有人居住,漸成屯落。先有李三爺開店,屯名“李家店”。后有劉三爺、鄒三爺兩個店和李家店齊名,便商定要有個正式屯名,并在屯名中得有代表3個店的三字。當時,因苦于匪患,為取安定,用了“太平”二字,把“三”子豎寫,便成了“太平川”。民間流傳:先有三個三,后有太平川。 |
因轄區內有個自然屯叫聚寶山,由于“聚”字筆順繁瑣,后改成簡化的“巨”字,因此而得名巨寶山。 |
因鎮政府駐地為太平山屯而得名。因取義太平之意而得名。 |
因鎮政府駐地前七號而得名。地塊地號為7號,建屯后分前、后7號,鎮政府駐地前七號而得名。 |
管瑞廷從河北省保定府新安鎮來此立屯。為解思鄉之情,將此屯命名為新安鎮。 |
1992年設鎮,因鎮政府駐地三青山而得名。據傳說,三青山一帶山巒連綿,像一條仰頭翹尾的巨龍。頭在西稱“山頭”尾在東稱“伏山”。每當暮色蒼茫,便顯現出一輛華麗的馬車東來西往或者西來東往,是兩個山神在互請,稱為“山請山”。如此世代相傳,后來叫俗了同時依據當地三道山梁,就叫三青山。 |
因鎮人民政府駐大興村而得名。 |
當時,在新放蒙荒地內,每60里適中地方各設1個鎮,此屯建在出荒“正”字號地內,居于“平”字號地南平鎮以北,故名北正鎮。1994年由鄉變鎮,更名為北正鎮。 |
因西北有一坨子雨期由北向南流水,景色美、綿延不斷而得名流水。 |
鎮政府駐地駐永久而得名。1948年,建新政權,取幸福長存之意,命名為永久。 |
1822年建屯得名順山堡。因此地有民國時期國民政府陸軍中將王南屏將軍家族買賣商號名為“利發盛”,故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