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巢湖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巢湖市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位于居巢區西部邊緣。地處巢湖北岸,因古寺居巢州與廬州之中而得名為中廟,素有“湖 中廟街道

天第一勝境”之稱。是皖中名勝古跡和神、佛文化匯集地。為加快中廟-姥山旅游開發,2005年12月,中廟撤鎮設街道辦事處,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9000人。
  中廟-姥山景區是國家重點開發的山、水、島、廟多種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省城后花園、巢湖旅游重鎮,素有“東方日內瓦”之譽。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文峰塔、圣妃廟、中廟、昭忠柌、白衣庵、古船塘、四頂山、孤山、鞋山,與周邊的仙人洞、銀屏牡丹、半湯溫泉以及張治中、馮玉祥、李克農三將軍故居等眾多人文景觀構成了巢湖風光旅游圈。
  中廟街道是巢湖湖泊管理委員會的所在地,是巢湖東西湖交界處,巢湖盛產銀魚、刀魚、風尾魚、白米蝦等多種淡水產品,水產品儲量大,種類多,品位高,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中廟街道區位優越,厲來為巢湖水產品交易中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

1.地理位置:亞父街道辦事處位于巢湖市東臨清溪河西至環城河和天河南及裕溪河北與半湯.鳳凰山街道彼鄰。
  2.總人口:43687人(常駐人口),其中農業人口14414人含(崗嶺社居委),非農業人口人(常住人口)。
  3.區域總面積:2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2公頃,山林面積264.3公頃。

臥牛山街道坐落在風光旖旎的臥牛山腳下,位于素有“魚米之鄉”的巢湖市市區中西部,懷抱巢湖。東與亞父街道接壤,南傍濱湖旅游觀光大道,西毗鄰中旱鎮,北觸鳳凰山脈。

-規模

  總面積55.7平方公里,轄11個社區、3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7萬余人。

-道路位置

  地處巢城腹心的臥牛山街道,區位優越,是居巢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同時也是巢湖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運輸十分發達,淮南復線、合馬路穿境而過,市區主干道人民路、銀屏路、東風路貫穿東西南北。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以石灰見長。人文景觀頗具特色,有煙波浩渺的巢湖,有大禹治水般精神鑄成的濱湖坦途,有雄立湖濱,氣勢恢弘的巢湖石坊,更有景色怡人的臥牛山,極目神似的龜山,以及被譽為地質“金釘子”的馬家山和平頂山。有絢麗多彩的板橋落日,香火旺盛的西圣宮庵,駐有三星級賓館二處。以山見長,以水為秀的山水美景吸引國內外一大批游客流連忘返,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蒞臨,其中部分景點被納入國內省內旅游區。轄區內商賈云集,各類商(專)業市場齊全,基礎設施良好、人流、物流、信息流暢通迅捷,共擁國有、民營企事業單位3000余家。

-近況

  2004年 2004年區劃調整以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一班人,認真學習-理論和“-”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凝心聚力謀發展,聚精會神抓建設,緊緊圍繞“富民強街”的戰略目標,以資源和區位優勢為依托,立足城郊型農業特點和“濱湖山水旅游城市”發展需要,以城市服務城市,確立了“穩農、強工、活商、興街、富民”的發展思路,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通過改革推動、政策促動、科技帶動,城鄉聯動,工、農、商、文、教、衛等各項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經濟實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位居全區首位,2005年區域內中小企業發展到107家,實現稅金1272萬元,勞動者報酬4850萬元,增加值9890萬元,其中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480萬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農業實現總產值2757萬元;實行財政收入1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80元。先后榮獲市委“五個好”鄉鎮黨委、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區經濟運行先進單位、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區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是皖中腹地一顆正在升起的璀璨明珠。

鳳凰山街道位于巢湖市區北郊,是連接合肥、南京、蕪湖等地的交通樞紐。淮南復線、長江路、巢柘路、半湯路等交通干道貫穿境內。面積21平方公里,東至長江東路收費站與亞父街道接壤,北至七四一零與夏閣鎮毗鄰,西至東風石礦與中土旱相交,南至陸家河與亞父、臥牛山街道相連,F有總人口13萬多,其中農業人口1.2萬人,非農業人口12萬;可耕面積448畝,山場面積1.2萬畝,可養水面近200畝。到2006年4月底轄10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光明、東風、向陽、巢湖北路、草城街、燈塔、黎明、長江西路、鳳凰、東塘。共有居民小組50個。1987年3月東方紅鄉撤消,黎明、東風、向陽、光明四個行政村和農科站劃歸城北街道(現鳳凰山街道)管轄。1987年11月,東炮營居委會劃歸朝陽街道辦事處(現亞父街道辦事處)管轄。2002年12月原巢湖柴油機廠改制,成立鳳凰社居委。2002年7月,光明、東風、黎明、向陽4個行政村,改為社居委。2004年6月,區劃調整,原城北街道辦事處并入原環城鎮燈塔社區,更名為鳳凰山街道辦事處。2004年8月,居委會調整,長江西路并入巢湖北路社居委。

居巢區天河街道轄金碼頭、官圩、南苑、巢湖閘、三合、望城六個社區及皖光、盛灣、黃窯、天燈、高峰五個村,總人口7.9萬人,面積41平方公里。地處巢湖市南郊,依山傍水,連接巢湖和長江的裕溪河及巢無路、巢廬路、巢湖南路、官圩路、牡丹路穿境而過,城內以天河為界而得名,既有城市,又有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廠礦企業眾多,位于城鄉結合部,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街道黨工委設6個黨總支,41個黨支部,156個黨小組,共有1149名黨員。在居巢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街道上下共同努力下,社會經濟長足進步,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一個全新的天河將在不久的將來展示在世人面前。

半湯街道位于巢城東北,湯山南麓。區域總面積677.34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2606人(包括原屬含山縣清溪鎮的湯卞山村,該村2006年劃入)。半湯街道原屬鄉鎮建制(半湯鎮),2004年5月整建制劃轉為半湯街道。2006年6月整建制劃轉委托巢湖經濟開發區統一管理。面對體制的轉變,半湯街道黨政一班人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緊抓經濟發展不動搖,以實現全街由農村向城市、由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由農村經濟向新型工業經濟、由農民向市民“四大轉變”為總目標,在圍繞城市、服務城市、加速融入城市方面做文章,從而有力促進了三個文明建設的長足發展。

巢湖市轄鎮。1958年前屬肥東縣欄桿鄉、高亮公社。1969年劃出部分歸巢縣(今 ? 巢湖市)青崗公社,后成立欄桿公社,1983年改為鄉,1995年撤鄉建欄桿集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42公里。面積53.2平方公里,人口2.1萬。合(肥)寧(南京)高速公路過境。轄欄桿、上頭胡、立新、新橋、黃橋、燎原、洪橋、大傅、大胡、祠山廟、沿河、李逢集、青崗、蘇福、陳泗灣、雙李、朱橋、二郎18個村委會。農產水稻、棉花、花生、油菜子。鎮辦企業有油廠、米廠、窯場、福利工藝廠等。

巢湖市轄鎮。1958年成立團山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成立蘇灣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31公里。面積53.9平方公里,人口2.4萬。合(肥)浦(口)公路橫穿境內。轄梁帝、王莊、東徐、寨山、界墩、大湯、光明、大何、包坊、大李、山里許、龍崗、團山、傅壩、大壩15個村委會和蘇灣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為主,產茶葉、黃花菜等。鎮辦企業有化工、印刷、建材、建筑、農副產品加工、食品等行業。

巢湖市轄鎮。1957年設柘皋鎮,1958年改設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將柘皋、分路、山3個鄉及柘皋街道辦事處并為柘皋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24公里。面積104.1平方公里,人口6.3萬。合(肥)浦(口)公路過境。轄錦旗、建和、前李、遠景、合浦、柘皋、東岳、白庵、星火、金平、柯尹、丁周、南方、石口、大方、公民、大樹劉、三星、榮灣、接引庵、劉崗、古墩、唐馬、駟馬、錢墩、山、后圩、矮崗、大魏、興壩、大於、前圩、垛塘、天齊34個村委會和東灣、北閘、橋西、蔬菜4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為主,產白桃等水果。鎮辦企業有建材、棉紡、釀酒、食品等。早茶細點、油炸獅子頭和蹄酥、炒面等,為傳統風味食品。是 ? 巢湖地區農貿集散中心。

巢湖市轄鎮。1949年設銀屏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撤社為鄉,1992年并原釣魚、秀芙、岱山3 鄉為銀屏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7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2萬。巢(湖)無(為)公路穿境。轄呂婆店、三勝、葛莊、屏峰、雙喜、北口河、黃沖、山高、銀山、大秀、高小圩、白牡、張山、芙蓉、嶺南15個村委會。境內山區蘊藏有大量供做假山的太湖石(巢湖石)。農業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為主。果樹有石榴、花紅等。養殖魚、蟹、鱉等。鄉鎮企業有石灰石、油脂、食品、水泥預制件等廠。

巢湖市轄鎮。1949年設夏閣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13公里。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2.4萬。巢(湖)柘(皋)公路過境。夏閣河流入巢湖。轄自閣、四李、大莢、顏劉、大焦、高孫、塍子圩、周圩、橫坦、大朱、張杭、楊旗、三塘、王舉、南塘、柳葉、圓山、竹柯、萬山、金楊、石嘴、青苔、平頂、大廟24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為主。鎮辦企業有油氈廠、漁場、機械配件廠、輪窯場、軋花廠和建材石料廠。愛國將領馮玉祥為竹柯村人,建有馮玉祥將軍故居紀念館。

巢湖市轄鎮。1956年成立中垾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5年改鎮。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區11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3萬。淮南鐵路、合(肥)蕪(湖)公路貫穿東西。轄建華、中、太平、樂橋、沖袁、周楊、上吳、廣嚴、三圩、王廟、趙橋、蛟友、廟集、祝莢、潘橋、埠李、羅巷、武都、陳徐、聯圩、沿湖21個村委會。農業以水稻、油菜、棉花種植為主,兼營畜、禽、水產養殖。工業以生產錨鏈、建材、礦山機械配件為主。

巢湖市轄鎮。1949年設散兵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改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14公里。面積72.2平方公里,人口2.2萬。巢(湖)廬(江)公路過境。轄散兵、蓮塘、橋灣、山棚灣、凌山、大山洼、漁塘、姥塢、松園、謝王、項山、佛嶺、大嶺、后洞、董山、南灣、小嶺、邵山18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為主。鎮辦企業有石場、水泥廠、輪窯廠等 。名勝古跡有銀屏牡丹、仙人洞府、子房洞、龍興廟、楚歌嶺等。

烔煬(古稱桐楊)鎮地處合肥、巢湖兩城之間的中心地帶,淮南鐵路、合馬公路和濱湖大道穿境而過,瀕臨巢湖,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2004年5月,由原來的花集、烔煬兩個鄉鎮合并而成,現轄16個村委會,1個社區委會。總面積149.5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8萬人。

-名人

  傳奇將軍---李克龍(1899--1962)抗日戰爭時期先后任八路軍駐上海、南京、桂林辦事處處長,0中央社會部副部長等職.解放后期被任0中央社會部部長,軍委情報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后任0中央社會部部長,-總情報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李克農將軍就是烔煬鎮李村人,他的故居保存維修完整,“李克農故居”幾個字是揚尚昆同志書寫。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館院長呂濟才先生就是烔煬實驗農民文化館的第二任館長。這里人才輩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副部長、中將李倫,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國際關系學院的政治部主任、少將高家庚;原貴州省常務副省長姚繼元。移動集團總工程師、技術咨詢委員會主任李默芳女士,金陵石化、金桐石化董事長周厚松及其我們現在皖-廈的副老總邱先浩等等都是烔煬人。

黃麓鎮位于巢湖市西部,南濱浩淼巢湖,西接秀美姥山,是和平將軍張治中的故鄉,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捷,風景優美,民風淳樸,政府所在地桐蔭古鎮已有千年歷史,素以“文化之鄉”著稱。全鎮總面積62.1平方公里,其中集鎮區面積2.8平方公里,是全省195個中心建制鎮之一。全鎮轄1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萬人。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08億元,財政收入17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0元。黃麓鎮經濟運行位居巢湖市第七位。

農業產業化強勢推進,特色農業形成規模。圍繞“二水”(水果、水產)”經濟,著力培育培強果業公司和“三珍”公司兩個龍頭企業,5500畝的“黃麓”牌無公害葡萄生產基地年產鮮食葡萄1000萬公斤,年儲鮮食葡萄30萬公斤,從當年6月至次年2月長年供應新鮮葡萄。6000畝的環湖生態水產經濟走廊集體養殖、旅游觀光、休閑垂釣于一體,并輻射全鎮,形成8500畝的特種水產養殖規模。

招商引資勢頭強勁,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鎮上下形成共識,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來抓。2003年,共引進資金3350萬元。全鎮現有570家鄉鎮企業,涉及建材、鑄造、電子、輕化、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多種行業。省級明星企業富煌集團總資產已達4億多元,以集團為中心的富煌工業園區業已構筑。

樹立“經營城鎮”理念,小城鎮建設注重品位。按照“工業強鎮、文化重鎮、濱湖美鎮”的發展目標,建成了2條商業街和3條骨干路,完成了10公里水泥路、柏油路和42公里村際路,農民公園、自來水廠、歐式一條街、高桿路燈等一批重點工程,注重規劃、注重特色、注重管理,極大地培厚了集鎮的份額,充實了集鎮的內涵。

稅費改革成效突出,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叭ā闭魇諏崿F了“廳”點交稅、微機開票、“三定”征收面三個100%!按鍘ゆ偣堋惫ぷ鬟\行良好。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先后維護整修36公里村級主干道路,綜合整治2500畝低產田,退耕還林2760畝,2003年,共挖掘塘壩29處,工程總量達28萬方。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亚洲国产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州AV一在线影视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