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是石頭磊社區后改為寧大路一社區,2007年搬遷到生物園區,更名為生物園社區。 |
前身是莫東居委會后改為寧大路二社區,2007年更名為泉灣社區。 |
隸屬城北區廿里鋪鎮,因居民委員會駐地駐地高教路而得名。 2019年4月,經城北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社區。 |
新中國成產后,馬家的土地和財產分給了無地、少地的農民,1953年,孫德先、顧懷剛、馬洪恩先后在村里成產了互助組。 1955年在互助組的基礎上成產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轉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簡稱下孫家寨高級社。 1958年8月成產七一三人民公社《后改為后子河人民公社》下孫家寨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下孫家寨農業生產大隊。 1962年大公社劃為不公社時,成立了二十里鋪人民公社,并縮小核算單位,從下孫家寨村分出一個部分,叫花園臺大隊。 1984年7月實行政社分離,公社改為鄉人民政府,農業生產大隊恢復村名,這時花園臺村名才正式出現,沿用至今。 |
村莊始建于明初,因孫姓人居多而得名。 后無更名,沿用至今。 屬城北區二十里鋪鎮孫家寨村民委員會下轄農村居民點。 |
1985年以前名為小寨大隊,1985年成立小寨村委會,沿用至今。 |
新中國成立之前,這里住有三大姓,莫、劉、崔劉姓人家為二十里鋪村劉姓,人隨地走,來到這里居住;崔姓人家,原住蘭州市崔家崖,后來住西寧市小橋村,大約于清光緒年間遷入此莊;莫姓人家大約清朝初期遷此,人們慣稱為莫家莊村,1961年,設墨家莊村村民委員會,并沿用至今。 |
據傳,本村在清朝末年稱王劉堡。 民國初年,村民因防劉家溝洪水,在村頭以石頭磊垛,久而久之,遂稱石頭磊。 2012年因“清水入城項目工程”整體拆遷,2014年新建石頭磊新村。 后無更名,沿用至今。 |
解放前,魏家莊屬湟中縣一區德勝鄉管轄,區治在今城北去二十里鋪鎮莫家泉灣,1955年魏家莊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村改稱生產隊歸七一三人民公社領導1962年4月,二十里鋪鎮人民公社成立1984年7月,公社改為鄉,大隊改為村,歸二十里鋪鄉領導,1993年3月撤鄉換鎮,歸二十里鋪鎮領導,名稱沿用至今。 |
據傳,很早年間這里只住了九戶人家,故稱為九家灣。 后無更名,沿用至今。 |
郭家塔的村民姓氏有郭、宋、李、祁、孫、昝、嚴、王、周、施等10個姓氏,郭姓氏是村中最老的住戶,其先人于明嘉靖初年(約為1523年前后)從西寧城東東稍門遷來,繁衍生息,形成了郭家塔。 《西鎮志》《西寧府新志》等地方志對郭家塔均有記載。 據傳,清代村東建有三米多高的土塔一座,村民郭姓人居多,故得名。 |
據載,古稱紅崖山城;后因蘇姓人居多易名蘇家堡;清朝乾隆年間蘇家堡又變成雙蘇堡。 后無更名,沿用至今。 屬城北區二十里鋪鎮雙蘇堡村民委員會下轄農村居民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