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開展以來,各省級體育部門廣泛發動有條件的地區參與,各地方黨委政府積極主動申報,形成了良好的創建氛圍,全民健身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基礎上,體育總局決定開展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工作。經各省級體育部門推薦,體育總局審核同意,確定了入圍創建的名單,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
溫縣,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古時因境內有溫泉而得名,是世界太極圣地,是太極拳的發源地,總面積為481.3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4個街道,262個行政村,人口46.8萬,素有“古國、古都、帝鄉”之美譽。溫縣人杰地靈。這里是千年古縣,夏稱溫國,周為都邑,春秋設縣至今,已有2600年歷史,是溫、蘇、邢、覃等姓氏的起源地;地處河洛匯流之處,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區,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在此交相輝映。這里是人文之鄉,“……。 |
宜陽縣位于豫西淺山丘陵區,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1個工礦區辦事處、353個行政村,總人口70萬。基本地形地貌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嶺中為灘、洛河東西全境穿”。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體育產業示范縣、河南省縣域治理“三起來”示范縣、河南省文明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示范縣等國家級、省級以上殊榮齊聚于此。宜陽以一城聯通八方。縣體育中心、戶外運動中心、……。 |
博愛縣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豫晉兩省交界處,隸屬焦作市管轄。全縣面積435平方公里,人口40萬,轄5鎮2鄉2街道辦事處,204個行政村。博愛縣歷史由來。秦時屬野王邑,漢時屬河內郡,唐時曾設太行縣,之后長期屬河內縣。1927年馮玉祥將軍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中的“博愛”兩字,設置博愛縣。博愛縣區位優越。博愛是聯系豫西北晉東南的重要通道,地處中原城……。 |
長垣市域面積1051平方公里,轄11鎮2鄉5個街道,1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596個建制村,19個社區,常住人口90.5萬。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全國“城市雙修”縣級試點城市、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河南省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縣、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享有“中國起重機械名城”“中國醫療耗材之都”“中國防腐蝕之都”“中國廚師之鄉”等美譽……。 |
洛龍區位于洛河以南,洛陽市區南半部,是2001年5月在原郊區基礎上成立的城市區,洛陽新區的核心區,總面積約180平方公里,現轄3個鎮、8個辦事處,85個村、35個社區,總人口約40萬,擁有省級洛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二星級洛龍特色商業區,以及正在建設的洛陽大數據產業園區。自誕生之日起,洛龍區就被賦予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擴大城市規模、加速城市發展的戰略重任,以建設“首善之區”的目標引領城……。 |
宜昌市轄西陵、伍家崗、點軍、猇亭、夷陵5個城區,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5個縣,宜都、枝江、當陽3個縣級市。全市轄區面積21084平方公里。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20.6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47千公頃。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9.83萬人,戶籍人口400.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17萬人,出生率7.56‰;死亡人口2.56萬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長率1.16‰。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818.07……。 |
2013年,黃石市轄黃石港區、西塞山區、下陸區、鐵山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冶市(縣級市)、陽新縣。全市轄27個鎮,1個鄉,165個社區,773個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4582.9平方公里。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262.86萬人,常住人口24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147.4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9萬人,出生率為14.35‰;死亡人口1.78萬人,死亡率為6.52‰;人口……。 |
荊門市轄東寶區、掇刀區、沙洋縣、京山縣、鐘祥市及漳河新區、屈家嶺管理區和荊門高新區。有2個鄉、50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和1375個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124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17萬公頃。年末戶籍人口300.78萬人,常住人口288.7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9.26‰,人口死亡率5.02‰,人口自然增長率4.24‰。年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 |
襄陽市轄襄城、樊城、襄州3區,南漳、保康、谷城3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市,設有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級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東津新區)、魚梁洲經濟開發區。全市轄區面積19774.4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452.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6千公頃。201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5950969人,其中市區人口1364545人(不含襄州區,含東津新區),占全市總人口的22.93%。全市非農業人……。 |
仙桃市轄15個建制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個農場、1個風景區,625個村民委員會、65個居民委員會。全市轄區面積2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0.54千公頃。人口156.12萬人,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8.5‰。年內,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4.28億元(現價,下同),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1.3%,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 |
江夏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位于武漢市南部,北與洪山區相連,南與咸寧市咸安區、嘉魚縣接壤,東臨鄂州市、大冶市,西與蔡甸區、漢南區隔江相望。區境東西最大橫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3.2千米,總面積2009平方千米[22]。下轄15個街道。江夏區素有“楚天首縣”之稱,歷史源遠流長,境內數10處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址,證明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在這里生息繁衍。江夏共發現……。 |
漢陽區地處東經113度41分~114度16分,北緯29度58分~30度33分,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部,東瀕長江,北帶漢水,南抵沌口,西接蔡甸,呈三角形地帶,東隔長江與武昌相望,有武漢長江大橋相連;北隔漢江與漢口對峙,有江漢橋和漢江鐵路橋相連。漢陽為武漢三鎮之一。漢陽區面積為108平方公里(城區28平方公里,城郊80平方公里),人口51萬,轄十一街(建橋、鸚鵡、月湖、翠微、洲頭、晴川、二橋、五里墩、……。 |
2013年,潛江市轄漁洋、老新、張金、龍灣、熊口、浩口、高石碑、積玉口、王場、竹根灘10個鎮,園林、廣華、周磯、楊市、泰豐、高場6個辦事處,后湖、熊口、周磯、總口、運糧湖、西大垸6個管理區(農場),1個省管經濟開發區即潛江經濟開發區,5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345個行政村。市域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10個縣團級監獄、部隊農場,轄區面積2004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積124.03千公頃,森林覆……。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后,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南水北調的中線調水源頭,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成了舉世矚目的焦點。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撤消均縣改丹江口市.這里人杰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 |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總面積2235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2.3萬畝,共轄16個鄉鎮2個開發區,23.5萬戶,人口85萬,農業人口68.4萬。東臨荊州,西連宜昌,南接武陵,北濱長江,華實蔽野,系焦柳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是一座集工業農業商貿旅游于一體的新興城市。松滋市歷史悠久,遠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萌動了春秋,綿延于兩漢,繁華于魏晉,勃發于明清,昌盛于改革開放。松滋山河秀麗,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