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開展以來,各省級體育部門廣泛發動有條件的地區參與,各地方黨委政府積極主動申報,形成了良好的創建氛圍,全民健身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第一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基礎上,體育總局決定開展第二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縣創建工作。經各省級體育部門推薦,體育總局審核同意,確定了入圍創建的名單,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
陵水縣位于海南島東南部,面積1128平方公里,轄10鎮7鄉,境內有3個國營農林場。全縣人口約33.5萬,其中黎族、苗族人口占52%以上。縣政府駐陵城鎮。本縣西北為五指山余脈吊羅山,全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地占全縣面積的31%,中部丘陵占31%,東南部沿海平原占38%。平原及丘陵是發展熱帶作物極為有利的地區.本縣屬熱帶島嶼氣候,干濕季分明,雨量集中在8月—10月,一般每年有4—5次熱帶風暴和臺……。 |
重慶市長壽區位于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 |
重慶市萬盛區始建于1955年。區境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戰國初期為巴國地。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區境為巴郡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六國后,至隋朝時期,區境從屬尚難考證。唐代,區境分屬溱州榮懿縣、扶歡縣及涪州賓化縣。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溱溪寨、隆化縣、南川縣。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鼎山縣、隆化縣、南川縣。元代,區境分屬播州鼎山縣、綦江縣及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明代,前期區境分屬貴州布政……。 |
地處東經108°24′-109°14′,北緯30°34′-31°27′。位于重慶市東北部,長江三峽工程庫區腹心地帶。東與奉節縣相連,西與萬州區相接,南與湖北省利川市相鄰,北與開縣、巫溪縣為界。縣境東西最大距離約70.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99.5公里。總面積3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045公頃。建制沿革云陽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后屬巴國和楚國。戰國后期屬秦國,始置縣,名朐忍。北周武帝初年(……。 |
成都位于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成都平原東部,是一座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歷代留下來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和永陵(王建墓);列為省級文物保護的有北周文王碑、文殊院、青羊宮、孟知祥墓、朱悅廉墓、僖王陵、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彭大將軍紀念碑彭家珍祠、十二橋烈士墓。其它各具特色的公園,有以引種一百多種竹子、被稱作“竹的公……。 |
內江市位于四川東大門,東連重慶,西接成都、資陽,南扼自貢、宜賓、瀘州,北通遂寧、南充,是川東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之稱。內江又名“甜城”,盛產蔗糖、蜜餞、果脯,并有資中冬尖、威遠七星椒、醬蘿卜、隆昌板鴨、美陶制品、藤編制品、夏布工藝品等一系列土特產品及工藝品名揚中外。內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糧、油、豬、蔗、麻、絲和多種農副產品,是四川糧……。 |
眉山,古稱眉州,地處成都平原西南,是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從樂山劃出設立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是我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幅員面積7140平方公里,轄2區4縣(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全市戶籍人口336.4萬、常住人口302.5萬,城鎮化率52.81%,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委明確提出支持眉山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
沿灘區建區于一九五三年,位于自貢市的南大門,是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的故鄉,是千年鹽都——自貢市的四個城區之一。北與大安區接壤,幅員面積469平方公里。區境輪廓呈飽滿的三角狀,地貌以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300—400米之間。屬緩坡低丘、緩坡中丘地貌類型,無成型山脈,宜耕面積大。河流屬沱江水系,其中沱江一級支流釜溪河過境段長59.9公里,境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量……。 |
仁和區是攀枝花市的縣級近效區,地處攀西大裂谷。區內成昆鐵路縱貫南北,108國道與省、區、鄉道形成公路交通網絡。是川滇物資交流集散地。建成的攀枝花飛機場在其境內。仁和區境內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有各種植物130科,372屬,546種。中藥材665種,糧食品種167個,蔬菜品種263個,水果品種322個。此外,野生動物、家禽家畜種類繁多、水產品資源豐富,野生菌類品種繁多。區內生長著4000多畝距今2億8千……。 |
宣漢縣,始建于東漢和帝8年(公元9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位于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陜結合部,幅員4271平方公里,總體地貌“七山一水兩分田”。轄55個鄉鎮、497個村、50個社區,人口117萬。是川陜革命老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宣漢,紅色資源,得天獨厚。宣漢縣是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張愛萍、王維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 |
北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3°44′~104°42′,北緯31°14′~32°14′。東接江油市,南鄰安縣,西靠茂縣,北抵松潘、平武縣,面積2867.83平方公里(國土詳細面積2869.18平方公里)。距綿陽市中區42公里,距省會成都160公里。縣人民政府最新選址為永昌鎮,轄5個鎮(曲山、擂鼓、通口、永安,安昌)、22個鄉(桂溪、香泉、貫嶺、禹里、壩底、小壩、片口、白什、開坪、都壩……。 |
“隴秦雨水匯嘉陵,千里江流繞古城”。長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挾秦嶺風雨而南下,歷九曲回腸入長江,流經武勝117公里。千百年來孕育著一代又一代勤勞樸實的武勝人。近年來,武勝據川東要津之地利,搭偉人故里之巨輪,以其富饒的水能資源,迷人的自然風光,寬松的發展環境,優惠的投資政策,迅速崛起在巴蜀大地,成為鑲嵌在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武勝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大縣、生豬生產百強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全省現代……。 |
廣元市朝天區,地處秦巴山南麓、川陜結合部,因唐天寶年間玄宗幸蜀、百官在此接駕朝拜天子而得名,享有“小養勝地·大道朝天”之美譽。1989年建區,幅員1613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139個村(社區),總人口21萬。——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有距今約7000年的中子鋪細石器遺址、距今約2300年的明月峽古棧道遺址,是中國棧道文化集中展現地和中國蜀道文化、三國蜀漢文化核心走廊。有……。 |
汶(wèn)川縣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居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州市、大邑縣,西接寶興、小金縣,西北和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縣域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882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48%。縣城威州鎮位于縣境北部岷江與雜谷腦河交會處,海拔1325米,周圍有茶坪山脈、邛崍山脈等眾多山體圍繞,距省城成都146公里、州府馬爾康246公里,國道213、3……。 |
天全縣位于四川盆地周山區西緣,地處二郎山東麓,青衣江之濱,行政區劃屬四川省雅安市,縣轄23個鄉(鎮),總面積2400平方公里,人口13.8萬人。縣境四鄰與雨城區、滎經縣、瀘定縣、康定縣、寶興縣、蘆山縣接壤,縣城設城廂鎮,距成都市(公路里程)180公里。境內水力、礦產、森林、旅游等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郵電通訊設施完備,電力充足,氣候濕潤,堪稱川藏線上的明珠。水能總儲量71萬千瓦;森林面積27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