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名中流村,晚清時有袁姓在此建土寨,改名袁寨。1938年黃泛后趙集市場遷此,形成集鎮,故名袁寨集。 |
因建村時主要人員的姓氏而得名。建村主要人員姓氏。據查民國期間有位江姓開了家茶鋪店,路過人員借此地歇腳。解放前居泗淄區,解放后袁寨區公社、鎮,1958年建江廟大隊,1958年-1968年趙集公社江廟大隊,1979年-1992年臨潁鄉后歸袁寨鎮,1984年2月,成立江店行政村,正式設立村民委員會至今。1996年隨鎮劃歸潁東區。2014年江店村被納入城市規劃區,2018年4月18日經阜陽市潁東區人民政府潁東政秘【2018】15號文件批準:原群眾自治組織江店村村民委員會整建制變更為江店社區居民委員會。 |
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臨潁村位居潁州城東,緊靠潁州,依偎潁河,故名臨潁。 |
因其駐地及其職能而得名。因駐地在西康街,故名。 |
因建村時主要人員的姓氏而得名。清朝年間姓郝家無子,為此郝家為首在十八里河上修建一座磚石橋,后生子,為了紀念命名郝橋又是橋名,又是莊名。 |
因駐地是同莊,沿用名稱。原稱為童莊,因為傳播廣泛,群眾認可“同莊”兩字。 |
宋朝時期命名青丘縣,元末,朱元璋及隨從被人追殺,來到此地北照寺生活了十幾年,帶兵起義成功后當上了皇帝,此寺院被封為皇家寺院北照寺,故將此地命名為北照。 |
因地處潁河北岸,故名河北。 |
明末清初時,經山西遷至山東時值戰亂,再遷入潁州北關,幾經周折在潁州府東二十五里定居,因武姓較多,故取武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