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村位于郫縣唐元鎮東北部,與新都,彭州交界處,幅員面積6平方公里。東部與唐元鎮福昌村接壤,南部與唐元鎮長林村接壤,西部與唐元鎮錦寧村接壤,北部與彭州市太清鎮隔蒲陽河遙遙相望。岷江支流磨水河,蒲陽河從沙河村經過。而沙河村正是由磨水河上的沙河堰而得名。沙河村距郫縣縣城12公里,距成都市23公里。 全村轄12個社,全村幅員承包地面積2969畝,人均承包面積1.17畝,全村共有農戶851戶,農業人口2642人,其中黨員104人,預備黨員1人,入黨積極分子4人。五保戶4戶,其中散居五保戶一戶,低保戶20戶。 沙河村以韭黃種植、竹籠編織而遠近聞名。 河村固定資產20余萬,集體現金收入2萬余元,農民人均收入11000余元。曾先后榮獲鎮級平安村,先進基層黨組織,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先進單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村等光榮稱號。 在鎮各部門的指導下,在村兩委班子的協調努力下,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沙河村利用村級公共服務資金完成打農用灌溉機井、修社道、修灌溉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合理運用村級公共服務資金購進一批健身器材以滿足群眾健身娛樂需求,天綠韭黃渠系改造工程也順利完工,同時開展各項文化活動豐富農村生活,治安巡邏工作也得到有序開展,村民安全感較強。 |
錦寧村位于唐元鎮北面,沙西線以北并緊靠沙西線。幅員面積3302畝,耕地面積為2295.9畝,種植韭黃1900畝,花卉苗木120畝,其它275.9畝。共有常住人口1986人,從事種植的勞動力約860人,外出務工約200人.
錦寧共有11個社,錦寧村以種植業為主,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韭黃生產基地。錦寧韭黃獲得了4大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食品認證、中國GAP認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錦寧村成立了錦寧韭黃合作社:總股戶361戶(包括殘疾人韭黃協會120戶),總股金62700元,政策性投入基地10萬元,目前合作社已建成農資放心超市一個,3000平米的韭黃加工廠,保鮮庫,產品質量檢測中心。
錦寧的韭黃產業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人均收入從2007年的5602元上升到2012年的12700元。為鼓勵韭黃產業繼續發展,村上組織安裝了長近5000米的U型槽,并定期多灌溉溝渠進行清理。
錦寧的溝渠由上游的錦寧堰和石板堰供水;主干道西接沙西線,東至沙河村,全長1.5公里,是一條雙向通車的柏油路,并新建天錦路,構成錦寧村的交通要道。 |
釣魚村是遠近聞名的花木村,被稱為“沒有圍墻的花園”,釣魚村位于城鎮西面,地處柏條河畔,緊靠沙西線。全村共有14個農業合作社,耕地面積2519畝,總戶數820戶,2519人,中-員90人,其中青壯年勞動力約占50%,外出務工人員200余人。釣魚村以花卉種植為主,全村有花卉種植戶530余戶,近2000余人從事花卉種植及營銷,種植花卉面積1800余畝,占全村耕地的面積70%以上,依托產業優勢,村內有園林綠化公司一家。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釣魚村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引進高、精、尖、新、奇的花卉品種,進行更新換代。釣魚村花卉品種由最初的黃桷蘭、杜鵑、玉蘭、含笑、羅漢、梅花、茶花、桂花發展成為以銀杏、深山含笑、美國紅楓綠化品種為主,成為苗木品種多,規格齊全,價格合理的苗木生產基地。每年,到釣魚村采購花卉苗木的客商絡繹不絕,釣魚村年銷售草本鮮盆花500萬盆、苗木300萬株以上,產值達1500余萬元。主要銷往成都及周邊各區、市、縣并遠銷云南、貴州、陜西、重慶等全國各地。成為釣魚村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釣魚村全面完成了集體土地使用權、農村房屋產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確權頒證工作,初步建立了明確的權屬體系。 通過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釣魚村的道路、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正在不斷改善。 |
千夫村位于唐元鎮西北部,西與唐昌鎮隔河相望。千夫村北部緊靠蒲陽河,蒲陽河、白條河繞村而行,沙西線穿村而過。
千夫村行政面積3.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45畝,共有11個村民小組,2694人,總戶數:834戶,其中黨員85人,黨小組9個,低保戶15戶,低保邊緣戶20戶,五保戶7戶,貧困黨員8人,殘疾人130人。境內桃花灘片區產業聚焦點位于蒲陽河河畔,千夫村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成都市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千夫村主要收入來源是有機蔬菜和花卉苗木以及勞務輸出,2014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22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