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街道駐地位于舞陽壩得名。1950年,舞陽壩為城關鎮的第一街。1982年,設舞陽壩街道,F舞陽壩街道轄官坡社區、舞陽大街社區、棲鳳社區、土橋壩社區、三孔橋社區、窯灣社區、桂花園社區、五峰山社區,國土面積21.47平方公里,總人口數16.5萬人,街道辦事處駐官坡社區清江東路12號。……。 |
相傳明代萬歷年間,有個姓秦的,一家七口,住在北邊的山塝上。那里的田地很肥沃,俗有“一籽落地,萬顆歸倉”之美譽。田上的飛禽走獸也特別多。到了秋季后,秦家父子就在田邊獵打野獸,有吃有賣,年積月累,家里很富裕。山塝外的人知道了,便邀伙結伴,找秦家父子帶路獵獸。秦家父子帶著人們穿密林,攀藤葛,在荒林到處找。剛到林中,看見一群錦雞,便追趕捕捉。秦家父子在山塝上住習慣了,自然跑得最快,追趕到“普陀巖”邊,錦雞……。 |
小渡船街道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辦事處成立于1982年,位于恩施市市區西北,轄大橋路、航空路、機場路、民族路、大觀園、大龍潭、何功偉等2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居委會,平均海拔450米,國土面積36平方公里,總人口39775人,其中城市人口占84%。轄區內有省、州、市單位100多個,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小渡船街道辦事處的前身是城關鎮八街,成立于1982年5月8日。辦事處地處恩施市城區西北部,位于東……。 |
龍鳳鎮位于恩施市北郊,距市中心10公里,許家坪機場8公里,是離恩施市最近的鄉鎮。東與三岔鄉交界,西與屯堡鄉、板橋鎮毗鄰,南與舞陽辦事處、小渡船辦事處相鄰,北與太陽河鄉、白楊坪鄉、重慶市奉節縣接壤,素有“川鄂咽喉”之稱,“318”、“209”兩條國道從集鎮中心交匯而過,正在興建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均從集鎮規劃區經過,并設有站場! ≡撴倱碛袊撩娣e285.6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居委會,總……。 |
芭蕉侗族鄉地處恩施市西南,系湖北省十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總人口6.4萬,其中侗族人口2.2萬,占總數的34%。國土面積303平方公里。2004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51億元,財政收入4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0元。芭蕉鄉是名茶的故鄉,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芭蕉就研制出享譽四海的“恩施玉露”。改革開放以來,芭蕉侗族鄉揚長避短,把綠色和富硒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切……。 |
經省政府批準,省民政廳同意恩施市白楊坪鄉撤鄉建鎮。新設的白楊坪鎮以原白楊坪鄉的行政區域為管轄范圍,鎮人民政府駐白楊坪。白楊坪鄉地處恩施市東北部,與本市龍鳳鎮、崔家壩鎮、三岔鄉、太陽河鄉接壤,是東進建始,北出渝蜀的要塞。中心集鎮距市區40公里。全鄉有13個村(居)委會120個村民小組16067戶60584人。地域面積2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20米,屬典型的二高山氣候!318”、“209”國道,白……。 |
屯堡鄉位于恩施市西部,距市府21公里,地處東徑111°15′——110°27′,東與小渡船辦事處交界,西與利川市毗鄰,南與白果鄉相連,北與板橋鎮接壤,被譽為八百里清江上的一顆璀燦明珠,素有“水電之鄉”、“小硒都”之美稱。國土總面積350.69平方公里,轄區東西長60.7公里,南北長7.7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河網密布,海拔地形差異較大,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平均溫度……。 |
新塘鄉地處恩施市東部腹地,4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著53000土家兒女,新塘氣候宜人、冬暖夏涼,森林茂盛,植被完好,是最適合人居的地方,歷史以來就是恩施東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物流中心,被譽為“東鄉明珠”。這里人文底蘊厚重。有清中期冠蓋云集、人文藯起、文塾勃興、科甲鼎盛的東鄉文化盛世,有荊國公王觀興校場壩練兵、白蓮教覃家耀旗峰山插旗、卷簾洞劉宗武棲身的可歌可泣歷史,有賀龍元帥領導的紅三軍七……。 |
盛家壩位于恩施市西南邊陲,東與宣恩縣椒園、曉關交界,南同咸豐縣清坪、黃金洞毗鄰,西與利川市毛壩鄉和本市白果鄉接壤,北與芭蕉鄉、國有富爾山林場相連。國土總面積375平方公里,中心集鎮距恩施市城區54公里。轄區內東西相距21公里,南北長34公里,交通便捷,信息靈通,物產豐富,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是鑲嵌在鄂西南山區的一顆璀璨明珠。2003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 2億元,財政收入實現629萬元,農民人……。 |
崔家壩鎮地處恩施市東北方,集鎮距恩施城區68公里。下轄11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共有人口40137人。國土面積23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877畝,林地面積100117畝。屬恩施市三個建制鎮之一!318”國道貫穿全境20公里,在建的滬蓉西高速公路經過境內19.7公里,是恩施市重要的邊貿口子鎮。 近年來,該鎮按照“長抓林果,短抓套作,當年狠抓煙牧魔”的思路,建起了以布朗李和板栗為主的萬畝優質……。 |
悠悠清江水滋潤著鄂西這片神奇的土地,巍巍武陵山見證著恩施歷史的滄桑。從恩施城區出發沿恩鶴公路東行23公里,便來到了處于清江之畔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岔。三岔鄉東與新塘、沙地交界,南與宣恩萬寨相望,西與舞陽壩毗鄰,北與白楊、崔壩接壤。國土面積259.35平方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三岔口集鎮。全鄉現轄12個村、1個社區、共6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萬,農村人口39499人。耕地面積4. 43萬畝……。 |
紅土鄉地處恩施東南,東與建始景陽相連,南與宣恩椿木營、鶴峰中營接壤,西與本市新塘一衣帶水,北與本市沙地隔江而望,國土面積240平方公里,總人口4.7萬。魔芋是該鄉的主要經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2萬畝以上,年產魔芋3萬噸左右,總產值4500萬元,是宏業魔芋公司目前最大的生產基地和科研基地,擁有魔芋優質精粉加工基地一個,可年加工優質精粉6000噸。2004年,全州評選的“十大魔芋鄉鎮”,該鄉位居榜首!。 |
相傳以前有人從恩施下官坡起丈量到該地的路程,距離有七華里,故名。七里坪街道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1994年在長堰塘村大脈龍出土繩紋陶片,可見器形有陶罐、碗、盤等。1996年由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調查復核,確定為商周遺址。春秋時期屬巴國疆域,戰國時期屬楚國巫郡,秦代屬黔中郡,漢代屬南郡,三國、兩晉時期屬沙渠縣;隋、唐、宋、元代屬清江縣;明代屬湖廣都司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崇寧里;清雍正六年(1728)屬施……。 |
沐撫辦事處地處鄂湘渝交界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離恩施州城60公里,北距重慶奉節125公里,西南距利川40公里。國土面積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萬畝。下轄沐撫居委會、前山、大廟、營上、木貢、高臺村,人口3萬余,居民多為土家族。沐撫位于神秘的北緯30°,平均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6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態環境優美。2014年被評為“荊楚最美鄉鎮”。境內植被種類繁多……。 |
沙地鄉位于恩施市東北部,地處清江中游北岸,距自治州首府74公里,離“318”國道17公里。全鄉有國土面積1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6萬畝。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97個村民小組,9875戶,35480人! 1904年比利時籍傳教士,在沙地建有天主教堂一座(現鄉政府所在地),現保存完好。民族英雄向燮堂在沙地將橫蠻的洋人教士殺死,捍衛了民族尊嚴。目前,該教堂已成為沙地鄉中小學學生愛國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