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高縣蕉村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高縣蕉村鎮各村社區情況介紹

相傳此地深山曾飛出金鳳凰,寓意村內男女身體健康,少病痛之折磨,生活吉祥如意,故名。1992年調整全縣區、鄉(鎮)建制,實行撤區并鄉建鎮。

原蕉村鄉、龍潭鄉合并建立蕉村鎮,轄1個街道居委會。

2005年6月17日,高縣人民政府發文撤銷蕉村鎮街道居民委員會,組件鳳凰社區居民委員會,鳳凰社區居民委員會轄4個居民小組,2021年1月村級換屆選舉減少一個居民小組,現轄3個居民小組,后沿用至今。

2000建立,由蕉村場和龍潭街合建鳳凰社區。是蕉村鎮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駐有機關、企事單位12個,轄兩個居民小組,855人。

蕉村鎮青云社區地處頂鼓山腳下,位于高縣南部,面積8.63平方公里,轄11個居民小組,723戶,2861人,人均收入18530元。主要以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綜合發展為主。近年來,青云社區以鞏固提升鄉風文明行動成果為重點,突出抓好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文化惠民和移風易俗等工作,持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5年獲“四川省文明村”榮譽稱號。

魅力鄉村“育”文明

青云社區改造低產茶園和危房,新建文化廣場和入戶路。“三有”、“五通”覆蓋全社區,全面提升村民生活生產水平;發展優質茶6500畝,茶果、花卉立體套栽3000余畝,茶葉收入突破千萬元。成立環境衛生整治領導小組,組建保潔隊伍,建立評比制度,每月一評,月月公示,引導群眾解決柴草亂堆、垃圾亂倒、雜物亂放、家禽亂跑等環境衛生頑疾。

移風易俗“講”文明

積極發揮村規民約、紅白事項規程、禁黃,毒規定的導向作用,家家簽承諾,人人蓋手印,營造“壞事大家管、歪風大家糾”的濃厚氛圍。

結合中央八項規定,要求黨員干部發揮模范作用,帶頭不請客、不收禮、不送禮,倡導紅白喜事簡辦,革除陋習,移風易俗。

文化陣地“種”文明

通過道德講堂、農民夜校、家風家訓等,實現“建好陣地、傳承文化、幸福群眾”的目標。建立鄉賢隊伍、鄉風文明宣講隊伍、文藝活動隊伍,堅持“請進門”、“送上門”的原則,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讓好陣地“轉起來”,讓群眾“樂起來”。

先進典型“樹”文明

利用道德評議會,定期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十星農戶”的選樹活動,結合道德紅黑榜,對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匯聚榜樣力量,引領道德風尚。村民吳家容獲“四川好人”、高縣“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和高縣“忠孝楷模”榮譽稱號。

面對新形勢、新目標,青云人將創新發展,奮力打造風景秀美、生態宜人、產業集聚的“幸福美麗”新村。

該村境內有一亭臺名御風亭“御風”諧音“裕豐”,村名遂為裕豐村,故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裕豐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蕉村鄉,改為裕豐村,沿用至今。

裕豐村幅員面積3.6平方公里,轄先豐、前豐、華豐、東豐、銀豐、永豐、高豐、云豐、金豐9個村民小組,2000人,耕地面積1816畝,有儲量豐富的白煤、石灰石、方解石。

解放初期曾建文治村而沿用其名。幅員面積7.8平方公里,轄竹林包、郭家村、大沙田、沙地頭、楠木園、還房子、黃泥灣、大灣頭、鄧家灣、大廠壩、新民11個村民小組,3726人,耕地面積3599畝。

此名寓意聯合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美好未來,故名。解放初期成立聯民村,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后來改為聯民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更名聯民村,2019年建制調整撤銷聯樂村、幸福村、聯民村,合并設立聯民村,沿用至今。

解放初期建聯民村(又名聯盟)而沿用其名。幅員面積7.2公里,轄荔枝坡、瓦房頭、窯廠榜、大坪上、貓貓溝、石板橋、柏香林7個村民小組,1311人,耕地面積2065畝。

該村境內有五個合作社,其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帶動當地經濟,故以“聯合”為村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聯合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聯合村,沿用至今。

以五個農業社合并名聯合耕作區,沿用其名。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轄魯家村、大地頭、大地灣、蔡家山、開口頭、點燈包、黃角咀、熊家沖8個村民小組,2186人,耕地面積2209畝。

龍潭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該地名為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龍潭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1992年建制調整龍潭鄉與蕉村鄉合并為蕉村鎮后改為龍潭村,沿用至今。

原名興隆,地處原龍潭鄉駐地而更名。轄水頭壩、大山、毛家林、青杠坡、長沖溝、喻家村、興隆、元包田、落木溝、河壩頭11個村民小組,2633人,耕地面積2387畝。

萬古寺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寺名為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萬古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萬古村,沿用至今。

以境內廟宇萬古寺而得名。轄黃角包、上馬沖、燕子巖、對莊灣、大田、大坪、坡上7個村民小組,1516人,耕地面積1516畝。

此名寄托當地政府希望群眾和諧相處,懂道理講仁義,故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仁和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仁和村,沿用至今。

曾建仁和村沿用其名。轄荒榜、新屋基、屋基頭、啄頭巖、高坎子5個村民小組,1205人,耕地面積988畝。

龍政位于該村境內,村名遂借取小地名為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龍政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龍政村,沿用至今。

境內有龍背山,清同治五年《高縣志》載,據傳移甫縣廢址。唐武周大足元年(701年)高州領三縣、移甫、柯巴、(今可久)、徙西(今筠連正州)因早年建龍政村沿用其名。幅員面積4.5平方公里,轄斯里林、大村子、石崗咀、柏楊林、龍榜5個村民小組,1500人,耕地面積1500畝。

此村由德高、平和兩個村合并組成,各取一字為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德平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德坪村,沿用至今。

德高、和平兩村合并,各取首字而得名。幅員面積約8.3平方公里,轄棬子坪、菜子田、毛家壩、大田榜、中心、桐子坪、牛心山、德華沖、簡干田、人足板10個村民小組,1898人,耕地面積2403畝。

該村由吉安、新政兩村合并組成,各取一字命名吉新,故名。1956年2月,蕉村鄉、潭村鄉合并為蕉潭鄉,是為蕉潭鄉吉新大隊,1984年撤銷公社,復為龍潭鄉,改為吉新村,沿用至今。

吉安、新政兩村合并,各取首字而得名。幅員面積4.5公里,轄榜上、操場壩、土地坪、沱田灣、文家壩、長田榜、山背后、杉樹灣、羅羅田、黃桷坪、臘子榜、燈盞窩12個村民小組,2036人,耕地面積1948畝。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57 |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综合线亚洲2019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免费看国产大片AV | 热99精品只有这里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