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區劃調整:高郵鎮撤鎮設立街道高郵鎮是全國千強鎮、江蘇百家名鎮,素有“秦郵漢郡、蘇中要邑”之稱,是高郵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域總面積56.0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15萬人,下轄17個行政村和16個社區居委會。 經濟總量逐年攀升。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 1.078億元 、二產增加值6.62億元、三產增加值4.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03億元,成為高……。 |
2013區劃調整:馬棚鎮撤鎮設立街道古鎮馬棚位于高郵市經濟開發區北郊的12.5公里處的高郵湖畔,西倚淮江公路京杭運河,東與龍虬、北與界首、周山相鄰。全鎮面積37.6平方公里,耕地4萬余畝;湖、蕩、河、水面近3萬畝,轄區五個村民委員會,一個居委會,一個實驗林場,人口2.1萬人,馬棚集鎮地處高郵、界首兩鎮中間,因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就被官府重視,是界首、盂城(高郵)兩驛站的養馬場,有馬便有了馬棚,吳三桂……。 |
2013區劃調整:將原郭集、天山、送橋三鎮合并設立新的送橋鎮高郵市轄鎮。1956年為送駕鄉,1958年歸屬菱塘公社,1959年建送橋公社,1983改送橋鄉,1986年建鎮。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9公里。面積47平方公里,人口2.6萬。轄黃圩、小園、常集、尤家、萬莊、明莊、李古、送橋、雙墩、平牌、東方紅、徐橋、李橋、張公渡、馬橋、戴莊、農技站17個村委會和送橋居委會。以農業和養殖業為主,屬高郵市定點……。 |
2013區劃調整:將原臨澤和周巷合并設立新的臨澤鎮臨澤鎮隸屬于江蘇省高郵市,位于長江三角洲古城揚州東北隅,高郵、寶應、興化三縣(市)交界處。下轄18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個水產養殖場,237個村(居)民小組。區域面積118.1平方公里,總人口6.7萬人。 (一)人文歷史 臨澤之名緣于地處沼澤腹地,以秦王子嬰命名的子嬰河橫貫境內東流入海。南宋時,臨澤享譽高郵三大鎮之首,與鎮江金山寺媲美的安樂寺名僧……。 |
2013區劃調整:將原卸甲和八橋合并設立新的卸甲鎮高郵市轄鎮。以唐代薛仁貴征東于此地卸甲休整而得名。市蠶桑生產重點基地。1956年建卸甲鄉,1958年改公社,1968年更名東風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4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16公里。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2.4萬。郵漢公路貫穿東西,飛達公路和張一溝河貫穿南北。轄卸甲、陳莊、虎頭、柏家、南龍、南徐、北徐、西徐、金莊、郭樓、一平、紅英、……。 |
2013區劃調整:將原三垛和司徒合并設立新的三垛鎮三垛鎮位于高郵城東,面積113.76平方公里,人口6.3萬人,其中集鎮常住人口近2萬,是高郵東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三垛有史可考1800余年,因南朝梁簡文帝之子武寧郡王之割封地而馳名,也因北宋婉約派詞宗秦觀(字少游)之故里而出名,又因南宋民族英雄岳飛在此抗金“三戰三捷”而得名。水陸交通便捷發達。距-公路12公里,省道高興……。 |
車邏,相傳由秦始皇南巡御駕幸臨此地而得名,位于高郵市區南7公里,東與卸甲鎮、八橋鎮接壤,南與江都市邵伯鎮毗鄰,西臨京杭大運河,北接鴨業園區、高郵鎮。全鎮總面積5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1萬畝,水面0.89萬畝;人口3.45萬,鎮區常駐人口1.82萬,下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車邏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地處長江三角洲,位于江蘇沿江經濟開發帶的北側,東臨-,西傍京杭運河,北接高郵市……。 |
2013區劃調整:將原湯莊和漢留合并設立新的湯莊鎮高郵市轄鎮。1950年建東屏、陵溪、海溪鄉,1958年合并為湯莊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府40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人口1.7萬。湯莊公路連接興鹽公路,澄子河及斜豐港河縱貫境內。轄湯莊、連高家、余東、余西、縵陽、草里、五壩、韓家、王家、周劉、立新、葉家、聯誼、南邱、解家、順利、湯莊漁業、湯莊農技站18個村委會……。 |
高2013區劃調整:將原甘垛和橫涇合并設立新的甘垛鎮郵市甘垛鎮地處長江三角洲,位于江蘇沿江經濟開放帶的北側,-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和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高興東一級公路穿境而過。甘垛鎮總面積88平方公里,耕地6.7萬畝,水產2.3萬畝,人口近4萬人,轄18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甘垛鎮交通便捷、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目前,全鎮各行各業正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市屬駐甘垛鎮單位工商、國稅、地稅共擁有固定……。 |
龍虬,是一個古老文明而又富有現代氣息的新型城鎮,是高郵市歷史最悠久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鄉鎮。全鎮鎮域總面積91.9平方公里;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4.5萬人。龍虬,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十分便捷。位于高郵市區東北,毗鄰城郊,與高郵市經濟開發區接壤,西臨大運河,南瀕澄子河,澄潼河貫穿南北,-公路、高興東公路、市區環城路在此交匯,至南京、上海僅需2-3小時時,至北京僅需7-8小時。龍虬莊遺址龍虬……。 |
高郵市轄鎮。1949年建界首鎮,1956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復建鎮。位于市境北部、京杭運河東岸,距市府25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3.5萬。淮(陰)江(都)、界(首)臨(澤)公路過境,緊依京杭大運河東岸,運河口岸設有2000噸位碼頭。轄六安、王胡、郭河、張任、利民、品祚、鄭墩、大昌、安幸、王家河、德標、柏木橋、應龍、福興、胡橋、宏祥、新安、二里鋪、龍翔、如禎、……。 |
早在元朝時期,菱塘就有回民定居,此地被稱作“回回灣”。相傳700多年前阿拉伯人普哈丁來揚州傳教時,菱塘即有300多回民在此依山傍水生活,世代生息,繁衍了數千子孫,并建設了清真寺,作為本地和鄰近縣市穆斯林宗教活動的中心場所。現座落在菱塘回民集居地清真村的老清真寺,曾三易其址,但至今保存完好。據歷史記載,寺內現存一顆已有300余年的銀杏樹和近百年的金桂、銀桂各一株,還保存著世代相傳的大明宣德年號的銅香……。 |
當你穿行-公路時,你會看到一顆閃耀在蘇中平原上的新星---高郵市周山鎮,她地處蘇北里下河平原,環境優越風光秀麗,物產豐富,氣候溫潤,四季分明。素以“魚米之鄉”、“蠶桑之鄉”而著稱;有一望無際的稻田麥浪讓您賞心悅目;有成千土萬畝魚塘、蝦塘讓你流連忘返:還有國家級萬畝林場讓您心曠神怡;更有炊煙裊裊、號聲陣陣讓您返樸歸真,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純樸,充滿著水鄉風情和人文親情。改革開放以來,周山人民搶抓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