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恭城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恭城縣各街道鄉鎮情況介紹

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地處縣城,下轄14個村委會和3個社區,總面積9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179畝,其中水田11453畝,旱地7726畝,主產水稻、柑橙、甘蔗、青麻、蔬菜等。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47551人,其中農業人口26956 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3.21億元,同比增長8%,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財政收入1184萬元,同比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629元,達到2032元。全鎮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恭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無公害水果標準化栽培1.7萬畝;建立化育和洲塘紅花桃和化育、渡雷月柿以及洲塘無公害水果標準化栽培等示范基地,建立門樓黃牛品改場和奶牛、肉肥牛示范基地。2003年全鎮水果總產量達6.3萬噸,引進水果新品種8個,林業退耕還林工作驗收合格率達91%,沼氣入戶率達89.4%,全鎮動物防疫面達100%,防疫密度95%以上。 恭城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建立以礦產品冶煉加工、竹木器加工為主的飛鼠巖工業小區和以微拖生產、建材加工為主的江貝工業小區。全年完成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02億元,同比增長10%;工業總產值7638.4萬元,同比增長12%;工業增加值4764.1萬元,同比增長10%。 恭城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全鎮農村規劃。鎮黨委、政府以勤政為民宗旨,投資數百萬元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村“一有三通”,即有辦公樓、通四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廣播電視。加強對轄區內四級公路重點養護。投入物資11萬多元,對全鎮面上水利設施進行維修、清淤41千米,提高抗災能力。 恭城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朔恕胺堑洹、減免稅、稅收起征點調高和農稅改革等政策性減收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再創新高,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184萬元,同比增長13.7%(扣除不可比因素)。
栗木鎮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北部,距縣城38公里,位于東經110°55′,北緯24°55′之間。鎮區東鄰龍虎鄉、觀音鄉,南接嘉會鄉,西邊與靈川大境鄉交界,北與灌陽縣洞井鄉接壤。栗木鎮屬丘陵地區,總面積2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2萬畝,轄18個村(街)委會,總人口4.23萬人,主要居住有瑤、漢、壯、苗等9個民族。 恭城栗木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環境優美,雨量充沛。民風淳樸,地靈人杰,該鎮始建于宋朝初年,是千年文明古鎮,亦是周邊百余里區域內主要商品集散地。境內物產盛多,礦產資源豐富:主要金屬礦藏有鎢、錫、鉭、鈮、鉛、鋅等,其中鉭、鈮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探明儲藏量居全國第二位;主要非金屬礦種有方解石、高嶺土、氟矽礦等。境內有骨干企業栗木水泥預制構建制品廠,編織袋廠,鑫龍公司,聯聚化工礦粉有限責任公司和自治區大型企業栗木鉭鈮有限責任公司。 恭城2004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 13746萬元,財政收入 283.96萬元。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產西紅柿、檳榔芋、花生、紅瓜子,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橙、月柿等名特優產品,目前水果種植面積7.3萬畝,無公害水果種植面積5.5萬畝,水果年總產量3.8萬噸,建立石頭、上宅、良溪等橙類種植基地1000多畝,水果產量大,品質優,屬于恭城縣水果生產基地之一。同時創建了上宅江家等8個養殖小區,形成了苔塘—栗木—六嶺由北至南長約10公里的瘦肉型豬、品改黃牛養殖示范帶。 恭城該鎮交通便捷,全沙二級公路縱貫全鎮,以此為主骨架的公路網絡四通八達,連通桂林、梧州、全州及湖南省的江永、道縣等地,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電力、通訊設施完善,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閉路電視、通電話,郵政、電信業務一應俱全。栗木鎮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有中學3所、小學17所,中心衛生院1所,文體活動中心球場12個。該鎮多次被評為桂林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自治區級文明衛生鎮等稱號。
蓮花鎮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南部,東毗鐘山縣,南鄰平樂縣同安鎮,西接平樂縣二塘鎮,北接本縣平安鄉,距縣城14公里,轄2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14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5.4萬人。鎮域面積3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669畝,水果總面積7萬畝,其中月柿5萬畝,建立蓮塘嶺萬畝無公害月柿標準化栽培示范基地。2003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033萬元,農業總產值1.5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80.6萬元,人均純收入1864元。該鎮是恭城縣最大的水果和農產品集散地,享有中國"月柿之鄉"的美譽。 恭城蓮花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境內蘊藏大量的鈦、鐵、鉛、鋅、錫、大理石、花崗巖等礦石,其中以大理石、花崗巖為最著名,花崗巖總儲量25億立方米,主要有紅、灰兩種,紅色名為"蓮花紅",可與"岑溪紅"相媲美,居全國第二位。 恭城該鎮的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古色、古香的朗山民居,山青水秀的蘭洞天池和傳統民族旅游。還有以"賞果園風光,品瑤鄉風情"為主題,集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文化生態旅游紅巖新村已初具規模。首屆恭城瑤族自治縣月柿節開幕式--走進中國月柿之鄉大型文藝演出在紅巖生態旅游新村舉行并取得了0成功。 恭城近年來,我鎮擴大招商引資力度,現在到我鎮投資辦石材加工廠的臺商就有5家之多,其中規模較大的數頂好異型石材加工廠,它由鑫堡駿石業有限公司與臺灣頂好石業有限公司合資建設,年生產成品板材12萬平方米,優質異型板材2萬平方米,現已投入生產。 恭城目前,蓮花鎮五萬多各族人民在-理論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按照"-"的要求,更新觀念,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姿態跨入新起點,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建設一個美麗、文明、進步、富裕的新瑤鄉而努力。真誠的期望各方賓客到蓮花旅游觀光、考察投資并開展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我們將本著真心實意、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各界朋友一起尋找合作的新機遇,攜手共創新的輝煌。
嘉會鄉位于桂林市東北部,鄉政府所在地 距縣城22公里,東與湖南江永縣粗石江鎮交界,西與西嶺鄉相連,南與平安鄉相鄰,北與龍虎鄉、栗木鎮接壤。全鄉現轄14個村(居)委會,112個自然村,2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萬多人,其中瑤、壯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1.1萬人,占總人口44 %;全鄉土地總面積2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277畝。 恭城嘉會鄉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全沙(全州至沙子)二級公路、通往湖南的出省縣道貫穿全境,全鄉實現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訊事業發展迅速,14個村全部開通程控電話,建有移動通訊基站3個,聯通基站1個,覆蓋區域達全鄉90%。全鄉屬丘陵地貌,雨量充沛,茶江河流經嘉會,可利用水資源豐富,現探明有可開發電站13個,總裝機容量達15300千瓦,現已開發5個,裝機容量2500千瓦,同時建有3.5萬伏變電站一個。嘉會鄉資源豐富,有鎢錫、鉛鋅、花崗巖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美麗神秘的原始森林、渾然天成的天然溶洞、自然舒適的硫礦溫泉等可開發性旅游資源,盛產黃筍、月柿、紅花桃、沙田柚、柑橙等名特優產品,,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的好地方。 恭城嘉會鄉乘改革開放之東風,開拓創新,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及小城鎮開發建設工作,經濟快速發展,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2004年完成總產值1.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4元,糧食作物面積25415畝,糧食總產0.9萬噸,全鄉水果面積3.7萬畝,水果總產量達3.6萬噸,鄉鎮企業總收入21508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7428萬元。全鄉現有食品、水利開發、石材、建材等鄉鎮企業達811家。。
西嶺鎮地處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北面,南與恭城鎮、平安鄉相鄰,東部與加會鄉接壤,北與靈川縣交界,西與平樂、陽朔縣毗鄰。古代設建制曰"里",名西里,后因其位于海洋山邊沿峰林谷地,更名"西嶺"。宋代設巡檢司署,1934年實行征兵制改名西嶺鄉,1950年劃區為西嶺區(第五區),1984年成立瑤族鄉,1990年成立恭城瑤族自治縣仍稱西嶺鄉,F轄17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243個自然村,365個村民小組,人口3.78萬,其中農業人口3.5萬。有30個黨支部,119個黨小組,黨員1264人。 恭城全鄉總面積430.8平方公里,總耕地 3175 公頃, 水田1855公頃。地形成北高南低走勢,西北部為海洋山,有6個山區村。余為峰林臺地,西嶺大垌田園面積1.2 萬畝。全年無霜期318天,年均氣溫19.6℃,年均降雨量 1542.1毫米,最高山峰涼傘頂1770米,主要河流為澄江河、西嶺河、八巖河,均流入茶江,屬珠江水系。森林覆蓋35萬畝,木材蓄積量89.2萬立方米。海洋山礦產豐富,島坪鉛鋅礦是境內縣級骨干礦產企業。有小型水庫4座,蓄量1萬多立方米,縣轄峻山水庫庫容9980萬立方米,干渠70公里,灌溉13萬畝。峻山電站裝機容量10200千瓦,年發電2000萬度。峻山 水 庫水力自控翻板閘有"亞洲第一閘"之稱。 恭城境內呈喀斯特地形地貌,山青水秀,風光旖麗,有虎山、翠峰山、龜山等著名自然景觀,有平湖秋月、峻山明珠、大嶺山桃園新村等人文景點。 恭城近年來,西嶺鄉經濟持續發展,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33806萬元,財政收入658萬元。境內峻山工業區、西嶺商貿區、虎尾化工區已具雛形。
平安鄉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城的東面,東與三江鄉交界,南跟蓮花鎮相連,西同恭城鎮接壤,北和加會鄉相鄰。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3公里,全鄉現有15個村委會,352個村民小組,2003年未總人口3.6萬人,總面積240平方公里。

平安鄉毗鄰縣城,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以省道為主骨架的公路網四通八達,15個村委村村通公路,移動通信和無線尋呼覆蓋全鄉,境內山青水秀,森林覆蓋率達80%,是全縣“養殖—椏柑—種植”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的發源地。1990年被自治區農業廳授予“全區第一個普及沼氣鄉”稱號。水果種植面積4.38萬畝,水果總產量6.66萬噸,人均有果1840公斤,主要水果為柑橙、沙田柚、月柿,月柿是平安鄉傳統出口產品。全縣最高峰銀殿山位于平安鄉境內,山里的原始森林令人神往,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盛產香菇、筍干等綠色食品。該鄉已建成了以社山、黃嶺、花田崗、大懷肚、桐竹下洲、螞蝗田等為代表的一批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態家園示范新村,其中社山成為桂林市旅游局推介的八個“農家樂”旅游景點之一。

2003年財政收入7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9元。鄉鎮現有建材、石材、包裝材料等企業435個,運輸、商業、飲食、服務、旅游第三產業方興未艾。全鄉現有2所初中,15所小學,在職中小學教師330人,在校學生3653人。有鄉級文化站1個,藏書達4000冊以上,村級圖書室10個,藏書達1000冊以上,15個村委建有電教活動中心,群眾性文娛活動豐富多彩。。

三河鄉位于荔浦縣南部,背靠大瑤山支脈,東接杜莫鎮,西臨修仁鎮,南靠蒙山縣新圩鎮,北與青山鎮相鄰?偯娣e81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12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274人。

三河鄉距縣城20公里,二級公路直通三河,交通十分便利。該鄉旅游資源豐富,國家AA-景區、素有“亞洲第一洞”之美稱的荔浦豐魚巖座落在該鄉境內,距鄉政府僅2公里。境內還有溫泉山莊、米堤公司、民航度假村、高架空中列車等配套旅游企業,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有龍懷景區、華夏民族村、萬盛假日酒店等三個旅游項目。

2003年,三河鄉引資2.3億元開發龍懷景區,該景區位于豐魚巖對面,四周群山環抱,地理位置獨特。2003年10月3日被世界華商國際投資論壇選定為永久性會址,并確定首屆論壇于2004年4月17日在龍懷景區舉行,因而龍懷成為海內外關注報道的焦點。

2002年,全鄉工業總產值3477萬元,農業總產值3579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0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4元。

  2003年,生姜種植4500畝,馬蹄種植2100畝,荔浦芋種植820畝,新增水果面積1425畝。生姜是該鄉農作物種植的拳頭產品,出產的大肉姜素以肉厚、脆嫩、形美、辛辣適度著稱,年種植面積均在4000畝以上,年產生姜60萬公斤,遠銷廣東及東南亞地區。

2003年“月15日,三河鄉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將三河鄉更名為“龍懷鄉”的決議,相關手續正在報批,今后三河鄉將以“龍懷鄉”的名字出現。

觀音鄉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最北面,距縣城48公里,分別與本縣栗木、龍虎鄉、灌陽縣、湖南江永縣接壤,是一個北高南低的瑤族山區鄉,屬都龐嶺余脈。轄區共有4個村委會,30個自然村,78個村民小組,共2296戶,總人口9002人,人均純收入1926元。 全鄉土地面積1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73.6公頃;林地面積12211.9公頃,森林覆蓋率89.64%,活立木蓄積442430立方米。尤其近年來,依據觀音的優勢,把毛竹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來抓,新種毛竹面積達1.5萬畝。我鄉地處山區,資源十分豐富,轄區內建有冷水源、木獅江、楊梅等7座小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400千瓦。建有規模的木材加工企業15家,轄區還有待開發的小洞玫瑰紅大理石、楊梅黑大理石、赤鐵礦、澗里源銻礦、水濱木獅江鎢錫礦等礦產資源。 觀音鄉"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初具規模,形成了林業、水果、恭城檳榔芋、組培苗羅漢果、瘦肉型豬、黃牛品改、蔬菜等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格局。觀音鄉民族風情濃厚,是一個生態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的好地方,特別是新發現的仙姑巖景區,更是一個天然的旅游勝地。
龍虎鄉位于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湖南省江永縣粗石江鎮毗鄰,南跟嘉會鄉交界,西同栗木鎮相連,北和觀音鄉接壤,鄉政府所在地離縣緘34公里。全鄉轄4個行政村,24個自然屯,10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900多人,土地面積58平方公里。

龍虎鄉森林資源豐富。全鄉森林面積4915.9公頃,森林覆蓋率62.3%,活木蓄積量145874立方米,鄉境內有大型國營林場棗馬林源林場。全鄉有水庫6座,容積392萬立方米,地頭水柜48個,容積4320立方米,并有5.7流量的龍虎渠貫穿全鄉。2003年投入100多萬元,興建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個。境內有嘉會—龍虎二級公路通過,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6582噸,水果總產量15250噸,生豬出欄10950頭,農民人均收入2030元。工業總產值1028萬元,企業收入3911萬元,工業增加值829萬元,新增固定資產650萬元。財政收入138萬元。龍虎鄉盛產優質沙田柚,全鄉有沙田柚13818畝,年產沙田柚9550噸,所產沙田柚連續三年在全國柚類評比會上榮獲優質金杯獎。2001年,龍虎鄉被評為全區“科技進步”考核合格鄉鎮。全鄉有1所初中,7所小學,在職中小學老師79人,在校學生1203人。有村級圖書館1個,藏書2500多冊,有線電視用戶480戶,村集體綜合樓4棟,群眾性文娛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龍虎鄉境內有雄偉險峻、號稱“五嶺第一關”的龍虎關;有自然含酒度3度的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牛井”泉;有水質優良、富含多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桂花井”泉;有極富盛名、充分體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之古樸民風的龍虎渠中滿簍魚。著名壯族文學家、《劉三姐》劇作者之一古笛先生1995年游覽龍虎渠,詩如泉涌,即興所賦之詩“龍虎街邊龍虎渠,家家都有滿簍魚,世外桃園在哪里,我說就在龍虎圩”便是龍虎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AV | 中文字幕自拍vr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在线高清一级欧美精品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