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建立林西鎮;1948年12月解放,為唐山市第七區;1950年六、七、八、九、十區合并,屬第七區;1956年8月東礦區開始在市區建立林西街道;1958年10月東礦區開始進行街道公社試點;1960年4月東礦區建立大型的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12月恢復設立林西街道;1962年2月建立林西街道人民公社;1964年11月林西街道人民公社黨委撤銷,恢復林西街道;1968年春,建立林西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撤銷林西街道革命委員會,恢復林西街道;2001年8月林西街道開展調整居民委員會規模工作,由95個撤并到32個;2002年再次進行居民委員會調整,由原32個撤并到22個,沿用至今。 |
原屬灤縣;1918年開灤礦務局在此建成唐家莊礦,鐵路、公路由此通過;1948年12月建唐山市第九區;1950年6月并入第七區;1956年8月建立鶯春街、永安街街道;1959年4月撤銷鶯春街、永安街兩個街道,合并為唐家莊街道;1960年4月建立唐家莊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12月改建為唐家莊街道人民公社,分別設立公社管委會和街道;1967年1月文革時被奪權;1968年春建街道革命委員會;1976年唐山大地震境內部分房屋倒塌,現已復建;1980年12月恢復唐家莊街道;1995年1月東礦區改為古冶區;2010年12月將橋北、東聯兩個居委會劃歸卑家店鄉(現卑家店鎮);2011年11月將石山、京山、永安、礬土四個居民委員會劃歸京華街道,沿用至今。 |
明永樂二年(1404)屬灤洲孩古社;民國年間建古冶鎮,屬灤縣;1949年1月與林西同為唐山市第七區;1949年6月從七區析出,成立唐山市第十區;1950年6月第七八九十區合并,屬新成立的唐山市第七區;1956年8月建鐵路南、鐵路北2個街道辦事處;1959年4月合并稱古冶街道;1960年4月成立古冶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12月改建為古冶街道人民公社,分別設立公社管委會和街道;1968年4月成立古冶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撤銷革委會,恢復古冶街道至今。 |
1956年8月組建西趙各莊、解放路、東北工房3個街道,屬唐山市第七區人民政府;1956年4月西趙各莊、解放路、東北工房3個街道合并建趙各莊街道,屬東礦區人民委員會;1960年6月建趙各莊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12月開灤趙各莊礦業學校從城市人民公社分出,建為趙各莊街道人民公社,分社公社管委會和街道;1968年4月建立趙各莊街道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趙各莊街道至今。 |
2010年10月,京華街道以唐家莊街道石山、京山、礬土、永安樓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為基礎成立京華街道。 2011年5月,古冶街道新北、新站、供電、北范4個社區并入。 |
解放前這里為國民黨統治區;1948年12月解放,建政屬灤縣管轄;1953年建大安各莊鄉、小赤口鄉、孟大寨鄉;同年,建立范各莊鄉、岳各莊鄉、甘義莊鄉;1955年建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公社化時為灤縣塔坨公社管轄;1961年假各莊公社劃入東礦區;1964年7月范各莊、汀上、周莊子等8個大隊劃入東礦區,同年12月建立范各莊人民公社;1965年劃歸郊區管轄;1979年復歸東礦區且排各莊等10個大隊有灤縣劃入歸范各莊公社管轄;1984年4月由范各莊公社改為范各莊鄉;1996年將殷各莊鄉和范各莊鄉兩鄉合并,統稱為范各莊鄉;2009年12月成立范各莊鎮政府,新成立的范各莊鎮由原范各莊鄉、殷各莊鄉、南范街道辦事處和呂家坨街道組成,鎮政府駐原范各莊鄉政府;2012年1月范各莊鎮政府搬離舊址,遷到范各莊村西北至今。 |
元開國侯鮮卑仲吉祖先先遷此時為三百戶營,仲吉封侯后,改名卑氏莊,仲吉死后朝廷為表彰功臣,在其墳前建神道碑乃改名碑家店亦稱卑家店;1939年因唐家莊礦采煤塌陷,向北移一公里建新莊,解放前這里為日偽和國民黨統治區;1953年建卑家店、劉莊、巍峰山、王莊子四個鄉;1956年卑家店鄉與王莊子合并;1958年改建為人民公社;1959年卑家店、徐家樓兩個鄉合并為公社;1960年并入唐家莊人民公社;1961年建卑家店人民公社;1965年劃歸唐山市郊區管轄;震后,于1976年9月公社遷至卑家店一街大隊,仍稱卑家店公社;1979年12月復劃歸東礦區管轄;1984年卑家店人民公社改為卑家店鄉;2010年“撤鄉建鎮”卑家店鄉改為卑家店鎮時且河南莊等五個大隊由灤縣劃入歸卑家店公社,唐家莊街道辦事處的東聯、橋北兩個居民委員會劃歸卑家店鎮管轄至今。 |
原歸灤縣管轄;1952年北部的水峪等15個自然村劃入唐山市第七區;1953年建后水峪、任莊子、白云山3個鄉;1956年8月合并為水峪鄉;1960年4月改為水峪管理區,并入趙各莊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5月析出,建水峪人民公社;1952年3月,西部的王輦莊周圍村莊有灤縣第六區劃歸唐山市,屬第九區;1953年7月組建王輦莊、大菜園、石匠營3個鄉;1955年3月,第九區、第十區合并為唐山市洼里區后,屬洼里區;1956年8月,王輦莊、大菜園、石匠營3個鄉合并為王輦莊鄉;1956年10月,洼里鄉并入唐山市郊區;1958年8月,王輦莊鄉改為洼里公社的王輦莊、太古莊2個管理區;1960年3月撤銷郊區后,劃歸東礦區趙各莊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該2個管理區析出,合并組建王輦莊公社;1965年7月,水峪、王輦莊人民公社劃為唐山市郊區;1979年12月復歸東礦區;1984年5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建置;1996年,撤銷水峪鄉,并入王輦莊鄉。 |
明、清屬灤州;民國二年(1913),州改縣后屬灤縣;1946年7月,屬灤西縣;1949年3月,灤西縣并入灤縣,又屬灤縣;1952年3月劃歸唐山市,屬第九區;1953年5月建立習家套鄉,6月建立楊家套鄉;1955年3月,第九區與第十區合并為唐山市洼里區;1956年1月,洼里區并鄉,楊家套鄉并入習家套鄉,同年10月撤銷洼里區并入郊區后,習家套鄉屬郊區。 1958年8月,習家套鄉改為洼里公社習家套管理區,下轄7個村;1960年3月,撤銷郊區后,習家套管理區劃歸東礦區,其中楊家套、任家套村劃入林西街道人民公社管委會,其他5村劃入古冶街道;1960年6月與古冶街道一同并入古冶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5月析出,建習家套人民公社,下轄14個大隊;1965年7月劃歸唐山市郊區;1979年12月復歸東礦區;1984年5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習家套鄉;1995年,東礦區更名古冶區后,稱唐山市古冶區習家套鄉至今。 |
原屬灤縣,1951年劃歸唐山市,屬九區;1952年劃歸第七區;1953年建6月大莊坨、新莊子兩個鄉;1955年3月屬更名后的東礦區;1956年新莊子、大莊坨2個鄉合并為大莊坨鄉;1958年10月并入林西街道人民公社籌委會;1960年4月劃入林西城市人民公社,為大莊坨管理區;1961年5月析出,建大莊坨人民公社;1964年社址遷址雷家莊;1965年改屬郊區;1973年社址遷至古范路雙河村;1979年12月復歸東礦區;1984年5月改公社為鄉,仍稱大莊坨鄉;2011年11月由古范路遷至群英道中段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