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鎮地處惠水縣城,距省城貴陽僅約49公里,交通便利,101國道和309省道縱橫交錯貫穿全鎮東西南北境內,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蒙江與漣江于鎮的北部匯流穿城而過,鎮域流程8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2014年,區劃調整撤銷惠水縣和平鎮、高鎮鎮、三都鎮、斷杉鎮、王佑鎮、雅水鎮、擺金鎮、大龍鄉、長田鄉、大壩鄉、甲烈鄉、好花紅鄉、甲戎鄉、抵季鄉、羨塘鄉、太陽鄉、長安鄉、打引鄉、抵麻鄉、鴨絨鄉、斗底鄉、擺榜鄉、崗度鄉、寧旺鄉等24個鄉(鎮)建制,新設置好花紅鎮、斷杉鎮、羨塘鎮、擺金鎮、雅水鎮、王佑鎮、崗度鎮、漣江街道、濛江街道。 |
2014年,區劃調整撤銷惠水縣和平鎮、高鎮鎮、三都鎮、斷杉鎮、王佑鎮、雅水鎮、擺金鎮、大龍鄉、長田鄉、大壩鄉、甲烈鄉、好花紅鄉、甲戎鄉、抵季鄉、羨塘鄉、太陽鄉、長安鄉、打引鄉、抵麻鄉、鴨絨鄉、斗底鄉、擺榜鄉、崗度鄉、寧旺鄉等24個鄉(鎮)建制,新設置好花紅鎮、斷杉鎮、羨塘鎮、擺金鎮、雅水鎮、王佑鎮、崗度鎮、漣江街道、濛江街道。 |
因街道辦事處所在地是原明田寨附近而得名。2019年7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從濛江街道析出設置明田街道,街道辦事處駐新民社區。 明田街道轄原濛江街道的新民社區、利民社區、和諧社區、龍泉社區、赤土村、橋洞村、龍泉村,街道辦事處駐新民社區。 |
惠水縣好花紅鎮位于惠水縣中南部,統蜒而大雨的漣江河從鄉中穿越而過,六萬畝漣江大壩的南部就座落于比。全鄉總面積8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東與鴨絨鄉、雅水鎮、抵麻鄉接壤,西與大龍鄉、長順縣威遠鎮相鄰,南與甲戎鄉為界,北與三都鎮比鄰。好花紅是通往羅甸,廣西南下道道必徑的重要鄉鎮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民族風情濃郁;旅游業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金錢桔是好花紅鄉經濟發展中強項特色產業。
|
擺金鎮位于惠水縣東南部,距縣城約23公里,309省道橫貫擺金境內,北與甲烈鄉相連。東與崗度鄉、寧旺鄉接壤,南與斗底鄉、雅水鎮相鄰,西與鴨絨鄉、和平鎮連接。
擺金總面積121多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80個村(居)民小組,共有4460余戶;2.34萬人,耕地面積1.26萬畝。其中田9432多畝,土3227多畝。擺金為惠水縣三大集鎮之一,也是惠水東南部地區政治、經濟、科教、文化、教育中心,是貴州省人民政府1999年批準的“雙百”小城鎮建設試點鎮,F已完成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和項目修編任務。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決策的實施和“十五”計劃目標的起步,擺金小城鎮建設已經啟動實施,至2003年集鎮要吸納和輸入人口要一萬人以上。 擺金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居住著漢、苗、布、回、壯等民族,各民族都有著其悠久的民族生活習慣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漢族的山歌,苗族的斗牛、摔跤、蘆笙舞、鎖吶、跳花場等,布依族的對歌等濃郁的民族歌舞,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尤以苗族的刺繡、布依族的臘染以及反映擺金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結晶的工藝品。由于擺個多姿多彩的文化藝術加上豐富而又古樸典雅的民族風情,1990年被省文化廳評為第一個“民族歌舞之鄉”,1991年被命名為“藝術之鄉”。 擺金物產資源豐富,盛產大米、茶葉、油菜仔、柿子、大頭菜,擺金柿子遠銷上海、廣東、福建、四川等地.擺金不僅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文化內涵,她還具有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氣勢磅礴的滴水巖,蒼翠蔥郁的馬鞍井,帶有神秘色彩的棺材洞--石頭寨懸棺,珍奇而又挺拔矗立的千年古銀杏樹,風光絢麗的清水苑以及清水苑石洞的原始部落遺址的考古,金銀洞石人、石像、石鐘乳奇觀等天然的景觀致無不在吸引著和期待著人們去探險、揭秘、觀賞……".。 |
在惠水縣中部。面積121.9平方公里。人口1.48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77.7%。轄17村委會。1930年置雅水鎮及播腳、播談、洋泗等鄉。1941年置雅水鄉。1953年析設雅水、葡鈴、洛平、太陽等鄉。1958年撤鄉建紅專公社。1963年析建雅水、洛平、太陽、合愛等公社。1984年改設鄉。1991年合并置雅水鎮,劃原黨古鄉部分地入轄。產桃、李、梨、柿等水果。有中小學15所。鎮人民政府駐地雅水,在惠水東南19公里,滿杠河中游。人口204,有布依、漢等民族。海拔 1 190 米!把潘毕挡家勒Z譯音,意為祖母居住地的河。設農貿集市。村南水頭水庫為縣養魚基地。馬道—雅水公路終點。 |
斷杉鎮位于貴州省惠水縣南部,是惠水縣乃至貴州省南下重要出口通道,俗稱惠水“ 南 大 門 ” 全鎮總面積169多平方公平,耕地面積11.6萬畝,其中田9640多畝,土6560多畝。轄9個行政村68個村民組4870多戶,總人口2.2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43萬人,占65%,少數民族主要以布依族、苗族為主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551元,國民生產總值1094萬元,工農業總產值489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525萬元,農業總產值236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200萬元。財政總收入101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性收入2365萬元。
斷杉鎮境內有豐富的煤礦、石英砂礦等礦產資源,2003年以來引進省外資金300余萬元對全鎮的合法煤礦進行資源鰲合,擴大主產規模,使我鎮成為全縣最大的產煤基地。鎮境內還有“巧奪天工”的天生橋風景區、“鬼斧神工”的海里河峽谷、人情優美的民族風情寨等旅游資源有待開發,鎮內基礎設施健全。海里電站電力豐富,鎮內設有35KV變電站一座,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覆蓋全鎮50%以上,引資240萬元興建的鎮集貿市場已竣工,即將投入使用。".。 |
在惠水縣西部。面積91.5平方公里。人口1.97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轄1居委會、25村委會。元置蘆山長官司,至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廢。1930年置蘆山鎮及潭繞、鳳鳴、文明、共和等鄉。1941年并置蘆山鎮。1953年析設雅羊、新莊、洞口、納橋、盧山等鄉。1958年撤鄉并入光明公社。1961年析建蘆山、雅羊2公社。1984年改置蘆山鎮和雅羊鄉。1991年合并置蘆山鎮。產生姜等。有中小學13所。鎮人民政府駐地蘆山,在惠水西南28公里,鳳凰山麓。人口 1 800,有漢、布依、苗等民族。海拔980米。原名六山,以鎮周鳳凰山、獅子山、瓦窯山、后山、栗木山和頭山得名。后因蘆姓土司居此,易今名。設農貿集市。有造紙作坊。平寨—王佑公路經此。 |
王佑鎮位于惠水縣西南部,距縣城約49公里,全鎮國上面積69余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2180余戶1.0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50,耕地面積6677多畝。2002年末全鎮貧困人口700多人,屬惠水縣三個麻山鄉鎮之一。被列為國家級一類貧困村的有昌明村、(平貢)翁松村。長期以來,由于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惡劣,導致我鎮經濟發展速度緩漫,扶貧攻堅難度較大。、經濟社會發展現狀2003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42萬元,農業總產值1209萬元,財政收入四萬元,糧食總產量3750噸,人均占有糧食359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545元。全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3個,初級中學1所,小學3所,小學在校學生1380多人,中學在校生780多人。近年來我鎮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的實施,建成花椒生產基地270余畝、板栗生產基地667畝。幫助農民發展烤煙生產1000余畝。目前,紅星、王佑、昌明、平貢等村個菜園、小果園、小牧場、小加工。小運輸等“五小”經濟也已初具規模。在今后的發展進程中,我鎮將緊緊依靠“團坡電站、“蠻將電站”工程建設的契機,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幫助和扶持二,三產業的發展。繼續抓好各項農業開發項目的建設,力爭用3年人右的時間,精心打造好“烤煙、板栗花椒”等特色農業的優秀品牌。 |
在惠水縣東南部。面積166.3平方公里。人口1.8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46.6%。轄28村委會。1930年置羨塘、龍虎、懷德3鎮及甲鳳、貴朝、西孟等鄉。1941年置羨塘鄉。1953年析設羨塘、綢絹、民主、西混、新安等鄉。1958年撤鄉并入紅旗公社。1963年析建羨塘、新安、西混等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1年合并置羨塘鄉,劃原定里鄉部分地入轄。產甘蔗、花生、葵花子等。有中小學22所。鄉人民政府駐地羨塘,在惠水東南39公里,羨塘河西岸。人口450,均為布依族。海拔860米。羨塘為漩塘諧音,因河流經“龍塘”形成漩窩,故名。設農貿集市。豆制粉條有名。村東北3公里燕子洞,棲息燕群數以萬計,為州自然保護區。斷杉—航龍公路經此。 |
在惠水縣北部。面積80.3平方公里。人口 8 8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64.7%。轄11村委會。1930年置冗哨鎮及甲烈、小壩、擺王鄉。1941年分屬明浪鎮及大壩鄉。1953年析設甲烈、小壩、擺王等鄉。1958年撤鄉并入紅旗公社。1961年析建甲烈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劃原關山鄉部分地入轄。有煤礦。產茶葉。有中小學14所。鄉人民政府駐地舊衙寨,在惠水東14公里,擺金河上游小坡腳。人口240。海拔 1 200 米。古時曾為土司城堡,故名。有簡易公路接320國道。 |
在惠水縣北部。面積51.5平方公里。人口 9 0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8.8%。轄10村委會。原屬上馬鄉。1953年置長田鄉。1958年撤鄉并入惠明公社。1961年析建長田公社。1984年改置長田鄉。1991年劃原赤土鄉部分地入轄。灣河煤廠供縣城用煤。產李、桃等水果。有小學7所。鄉人民政府駐地長田,在惠水北16公里,沙井大坡東北。人口230。海拔 1 040 米。因附近有長稻田一塊,故名。210國道經此。 |
在惠水縣東部。面積70.7平方公里。人口 8 3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87.9%。轄13村委會。原屬惠明鄉。1953年析設擺榜、甲壩2鄉。1958年撤鄉并入紅旗公社。1963年建擺榜公社。1984年改設上擺、下擺2鄉。1991年合并置擺榜鄉,并劃洛平鄉部分地入轄。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有小學11所。鄉人民政府駐地甲壩,在惠水東南30公里,樓梯坡南擺榜壩子中部。人口560,均為苗族。海拔 1 320 米。擺金—通州公路經此。 |
斗底鄉位于惠水縣東南部,距縣城約40公里,全鄉總面積76多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29個村民組,1350余戶,總人口6140余人,主要居住著布依族、苗族。漢族,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2%;耕地面積5426畝,森林覆蓋面率達40%。
2003年全鄉工業總產值17萬元,農業總產值688萬元,財政收入22萬元,糧食總產量2307噸,人均占有糧食375公斤,農民純收入1270元。全鄉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5個,初級附屬中學2所,初級完小3所,民辦校點6個,小學在校學生710多人,初中在校學生340多人。五個行政村均通公路,組組通電和廣播電視,水利設施逐步完善;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強,全鄉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斗底鄉屬省級二類貧困鄉,所轄的五個行政村有四個屬一類貧困村。在新階段扶貧開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需要更進一步的得到上級和各有關部門的關心、扶持和政策傾斜。擺西公路穿越境而過,交通便利;擺郎河流經鄉境內綠寨,黨古等村寨,水資源較為豐富,黨古田壩,斗底田壩土質肥沃,發展優質米和優質果品蔬菜具備了一定的條件,白龍、旁才、掌滿等村宜牧荒山草坡資源豐富,發展畜牧養殖業得天獨厚;鄉境內黨古、綠寨等布依山寨景色優美,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磨陽,大田灣等村寨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尤其磨陽生出逾百年的“石上樹”和常年不涸,清澈、涼爽、香甜的天然礦泉水,更令許多慕名而來的客人嘆為觀止,發展民族風情游前景看好。".。 |
在惠水縣北部。面積80.3平方公里。人口 8 800,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64.7%。轄11村委會。1930年置冗哨鎮及甲烈、小壩、擺王鄉。1941年分屬明浪鎮及大壩鄉。1953年析設甲烈、小壩、擺王等鄉。1958年撤鄉并入紅旗公社。1961年析建甲烈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劃原關山鄉部分地入轄。有煤礦。產茶葉。有中小學14所。鄉人民政府駐地舊衙寨,在惠水東14公里,擺金河上游小坡腳。人口240。海拔 1 200 米。古時曾為土司城堡,故名。有簡易公路接320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