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涼州區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2]

涼州區各街道鄉鎮歷史沿革[2]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和平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復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武威縣金塔、金羊區。

1949年9月后,屬金塔、金羊區。

1952年7月,屬第一區(金羊)、第二區(金塔)。

1956年1月,為中心鄉。

1958年10月,中心、柏樹鄉合并成立金塔公社。

1962年,分設為和平、金塔、柏樹公社。

1983年7月,政社分設,設和平鄉。

1986年1月,和平鄉并入金塔鄉。

1991年10月,分設為和平、金塔鄉。

1997年10月,和平撤鄉建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朝初年,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時期,復歸姑臧縣。

元朝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金羊鄉。

1949年9月后,屬金羊區。

1952年7月,屬第一區(金羊)。

1956年1月撤區并鄉,為羊下壩鄉。

1958年10月,羊下壩、九墩、下雙鄉合并成立下雙公社。

1962年,改立羊下壩公社。

1983年7月,政社分設,設羊下壩鄉。

1986年1月,中壩鄉并入羊下壩鄉。

1997年10月,分設為中壩、羊下壩鄉。

2002年8月,羊下壩撤鄉建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中壩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復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分屬武威縣金羊、白塔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金羊、白塔區。

1952年7月,屬第一區(金羊)、第四區(白塔)。

1956年1月,為中壩鄉。

1958年10月,中壩、金羊、金沙鄉合并成立金羊公社。

1962年,改立中壩公社。

1983年7月,設中壩鄉。

1986年1月,中壩鄉并入羊下壩鄉。

1991年10月,分設為中壩鄉、羊下壩鄉。

2002年8月,中壩撤鄉建鎮。

西漢至三國魏時,現永豐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西晉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分屬武興郡晏然縣和武興縣。

北魏至隋初,分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唐宋年間,分屬神鳥縣和嘉麟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永昌、豐樂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永昌、豐樂區。

1952年7月,屬第八區(豐樂)、第十七區(懷安)。

1956年1月,分屬五和、懷安鄉。

1958年10月,屬懷安公社。

1962年,成立永豐公社。

1983年7月,設永豐鄉。

1986年1月,五和鄉并入永豐鄉。

1991年10月,分設為永豐、五和鄉。

2002年8月,由永豐鄉改為永豐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古城鎮境域屬武威郡鸞鳥其,鸞鳥縣治所即今涼州區古城鎮一帶。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古城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古城區。

1952年7月,屬第九區(古城)。

1956年1月撤區并鄉,為古城鄉。

1958年10月,為古城公社。

1962年,分設為古城、韓佐、校尉公社。

1983年7月,分屬古城、校尉鄉。

1986年1月,韓佐鄉并入古城鄉。

1991年10月,分設為韓佐、古城鄉。

2002年8月,古城撤鄉建鎮。

2004年7月,校尉鄉和古城鎮合并設立古城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張義鎮境域屬武威郡張掖縣,張掖縣治所即今涼州區張義鎮一帶。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張義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張義區。

1952年7月,屬第十二區(張義)。

1956年1月,屬張義、中路、沙金臺鄉。

1958年10月,張義、中路、沙金臺鄉合并成立張義公社。

1962年,分設為張義、中路、上泉公社。

1983年7月,分屬張義、中路、上泉鄉。

2002年8月,張義撤鄉建鎮。

2004年7月,中路、上泉并入張義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復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大柳鄉。

1949年9月后,屬大柳區。

1952年7月,屬第三區(紅崖)、第四區(白塔)。

1956年1月,為大柳鄉。

1958年10月,為大柳公社。

1962年,成立發放公社。

1983年7月,設發放鄉。

1986年1月,雙樹、發放并入大柳鄉。

1991年11月,分設為雙樹、發放、大柳鄉。

2002年8月,發放撤鄉建鎮。

2004年7月,雙樹鄉并入發放鎮。

西漢至三國魏朝時期,現西營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西晉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分屬武興郡晏然縣和武興縣。

北魏至隋初,分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唐宋年間,屬神鳥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西營、豐樂鄉。

1949年9月,屬西營區。

1952年7月,屬第七區(西營)。

1956年1月,為松樹、西營鄉。

1958年10月,西營、松樹鄉合并成立西營公社。

1962年,分為西營、松樹、紅星公社。

1983年7月,設西營、紅星鄉。

1986年1月,紅星鄉并入西營鄉。

1991年11月,分設為紅星、西營鄉。

2002年8月,紅星撤鄉建鎮。

2004年7月,西營鄉與紅星鎮合并為西營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四壩鎮境域分屬武威郡休屠縣和姑臧縣,休屠縣治所即今四壩鎮、九墩鎮一帶。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唐宋年間,歸姑臧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雙城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雙城區。

1952年7月,屬第六區(雙城)。

1956年1月,為四壩鄉。

1958年10月,與雙城、洪祥鄉合并成立雙城公社。

1962年,成立四壩公社。

1983年7月,設四壩鄉。

2002年8月,撤鄉建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洪祥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分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雙城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雙城區。

1952年7月,屬第六區(雙城)。

1956年1月,為洪祥鄉。

1958年10月,與雙城、四壩鄉合并成立雙城公社。

1962年,成立洪祥公社。

1983年7月,設洪祥鄉。

2002年8月,洪祥鄉撤鄉建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現謝河鎮境域分屬武威郡鸞鳥縣和張掖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復歸姑藏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武威縣靖邊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靖邊區。

1952年7月,屬第十一區(靖邊)。

1956年1月,屬謝河鄉。

1958年10月,屬河東公社。

1962年,分屬謝河、廟山公社。

1983年7月,分屬謝河、廟山鄉。

2002年8月,由謝河鄉改為謝河鎮。

2004年7月,廟山鄉并入謝河鎮。

西漢至三國魏朝時期,金沙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西晉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分屬武威郡姑臧縣和武興郡晏然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分屬姑臧縣和神鳥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分屬武威縣豐樂、金羊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豐樂、金羊區。

1952年7月,屬第一區(金羊)、第十七區(懷安)。

1956年1月,為金沙鄉。

1958年10月,金羊、金沙、中壩鄉合并成立金羊公社。

1962年,成立金沙公社。

1983年7月,設立金沙鄉。

1986年1月,金沙、新鮮鄉并入金羊鄉。

1991年11月,析設金沙鄉。

2015年9月,撤鄉建鎮。

西漢至三國魏朝時期,松樹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西晉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分屬武興郡晏然縣和武興縣。

北魏至隋初,分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唐宋年間,屬神鳥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西營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西營區。

1952年7月,屬第七區(西營)。

1956年1月,為松樹鄉。

1958年10月,松樹、西營鄉合并成立西營公社。

1962年,成立松樹公社。

1983年7月,設松樹鄉。

2015年9月,撤鄉建鎮。

西漢至三國魏時,懷安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管轄。

西晉至十六國“五涼”時期,分屬武興郡晏然縣和武興縣。

北魏至隋初,分屬武威郡林中縣和襄城縣。

唐宋年間,分屬神鳥縣和嘉麟縣。

元代時期,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分屬武威縣西營、豐樂鄉。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后,屬西營、豐樂區。

1952年7月,屬第十七區(懷安)。

1956年1月,為懷安鄉。

1958年10月,與五和鄉合并成立懷安公社。

1962年,分設為懷安、永豐、五和公社。

1983年7月,設懷安鄉。

2015年9月,懷安鄉撤鄉建鎮。

西漢至十六國“五涼”時期,清水鎮境域屬武威郡姑臧縣。

北魏至隋初,屬武威郡林中縣。

唐宋年間,歸姑臧縣。

元時,屬永昌路西涼州。

明清時期,先后歸涼州衛和武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后,分屬武威縣白塔、大河鄉。

1949年9月后,蘆白塔、大河區。

1952年7月,屬第十四區(清源)、四區(白塔)。

1956年1月,為清水鄉。

1958年10月,分屬大柳、清源公社。

1962年,成立清水公社。

1983年7月,設清水鄉。

2015年9月,撤鄉,設清水鎮。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天堂电影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亚洲日本欧美中文幕 |